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教育   23篇
科学研究   5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抵押权作为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的有效法律手段,在当今的民商事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当事人对法律知识的不了解及法律本身的不完善,往往不能有效地加以应用,以致给自己带来惨痛的教训。本文在对途径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
侯娟 《中国科技纵横》2014,(17):270-270
林权抵押贷款这一金融新产品,有利于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活跃农村金融市场,推动“三农”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担保法》的第49条和《物权法》的第191条以及《担保法司法解释》中第67条在不动产抵押物转让的规则上是一脉相承,并不冲突的。在抵押权人、抵押人和受让人三者利益的平衡上体现的是自由转让说的内涵。在抵押权落实后,作为权利主体的抵押人仍拥有支配抵押物的权利,这是对抵押人利益维护的重要途径与方式,不动产抵押权登记制度保障受让人的权利,抵押权人对抵押物的支配与否,不会影响合同的正常运转。本文以探讨不动产抵押物转让的发展现状为出发点,分别从《物权法》第191条与《担保法》第49条、《担保法司法解释》第67条的解释展开论述,对不动产抵押物转让的规则进行了重点探讨,并总结了研究不动产抵押物转让的规则-结合《物权法》第191条之规定的重要意义,以完成本篇论文的研究,进而不断推动我国不动产抵押物转让的稳步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场艰难的拍卖背后,不仅交织着商业利益的争夺,亦折射出多方干预的身影3月13日,大连商人李永夫的脸上布满愁云。15个月前,李永夫作为债权人被卷入当地一起普通的债务纠纷案,当法院裁决以拍卖抵押物(土地)方式还款给他时,由于土地被第三方企业看中,执行被中断了。此间,为了中止这场拍卖,大连市服务业委员会发公函要求法院中止拍卖,大连市政法委也召开协调会要求此案暂停执行,并"由市政府牵头、法院做配合,做  相似文献   
5.
史佳 《档案天地》2010,(10):19-20
1913年4月,壬子兵变后的保定民穷财尽.广大商家希图尽快扭转市面,摆脱濒临破产的现状。遂请直隶都督应允由直隶省银行借款接济以维市面。“迄今赔偿抚恤一未见诸施行……请由直省银行借拨银贰拾万两以资接济。既于公款无亏亦不至难于筹措.当即拟定办法十条。一、借款以灾商为限。二、以房地契及股票作抵押物。三、借款数目不得逾所损失数目五分之一。  相似文献   
6.
解决抵押物转让制度中存在协调多方当事人利益冲突问题,关键在于物权立法对各种价值的取舍。抵押权人所代表的法秩序基于其基础性价值地位需要保护;抵押人转让抵押物的现实动因是抵押物流通的根源,尊重动因是法尊重经验之表现;受让人的利益并非交易安全的要素,通过合同法进行保护已足。在维护法秩序前提下,鼓励抵押人转让抵押物是立法之价值取向,符合当代物权法之潮流。  相似文献   
7.
关于抵押人是否有权转让抵押物的争议。抵押物的转让,是指基于抵押人的意思表示而将抵押物的所有权让与第三人的行为,包括以买卖、互易、赠与、清偿、出资等让渡抵押物所有权的行为。抵押权设定后,抵押人是否有权转让抵押物,理论上有肯定说和否定说。  相似文献   
8.
关于抵押成立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抵押是担保方式的主要形式,抵押的法律效力应以记为条件,动产抵押是传统不动产抵押扩展的结果,也应采用登记生效原则。抵押物的限制性规定有等改进。  相似文献   
9.
物权法对抵押物的转让附加了抵押权人同意或者受让人代位清偿债务的限制。在抵押权人同意的前提下进行的抵押物的流转,定会获得相应的价款。物权法第174条所谓的灭失仅仅指绝对灭失而言,抵押物的流转并不属于该条所谓的灭失。第191条所规定的提前清偿债务也和物上代位规则中的提前清偿债务存在本质上的区别。转让抵押物所得的价款并不能适用物上代位规则,而应当严格按照物权法第174条和第191条的规定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个人住房贷款的快速增长,业务风险逐渐显现,为促进业务健康发展,有必要对已经显现或潜在的风险进行认真研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努力控制风险。本文将利用有限的篇幅,对个人住房贷款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