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作者资料: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是德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和剧作家。歌德出生于莱茵河畔法兰克福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1765年遵父命到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因咯血辍学回家养病。1770年他病愈后到斯特拉斯堡继续学习,翌年获法学博士学位。但对歌德来说,最大的收获是在这里结识了赫尔德尔这位狂飙突进运动的领袖。  相似文献   
2.
1770年,歌德21岁,刚从一场危险的疾病中恢复过来。他离开法兰克福,遵照父亲的意愿到斯特拉斯堡去学习法律。他一生与无数女人纠缠不断,大部分诗篇都有馈赠对象,《野玫瑰》就是为他在这里认识牧师的女儿弗里德里柯·布里翁所写。  相似文献   
3.
《科教文汇》2012,(25):F0004-F0004
查尔斯·路易斯·阿方斯·拉韦朗(法国,1845—1922年)。因对疟疾的研究,于1907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拉韦朗1845年6月18日出生于法国巴黎。他父亲是军队医务监督兼军医学校校长。l867年,拉韦朗毕业于斯特拉斯堡军事卫生学校。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拉韦朗随即应征入伍,任军医一职。  相似文献   
4.
斯特拉斯堡三所大学合并成为全法国最大的大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国际知名度,斯特拉斯堡三所大学决定合并建成全法国最大的大学。斯特拉斯堡三所大学董事会成员以绝对多的票数通过了合并计划,并且发表了合并计划通过的公报。  相似文献   
5.
吴文俊     
吴文俊。中国人,1919年5月12日生于上海.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9年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博士学位.1951年回国,1957年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4年当选为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吴文俊在数学上作出了许多重大的贡献.拓扑学方面.在示性类、示嵌类等领域获得一系列成果.还得到了许多著名的公式.指出了这些理论和方法的广泛应用.他还在拓扑不变量、代数流形等问题上有创造性工作.1956年吴文俊因在拓扑学中的示性类和示嵌类方面的卓越成就获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获.机器证明方面,从初等几何着手,在计算机上证明了一类高难度的定理.  相似文献   
6.
为照顾父母回到成都 我在法国15年,分别在巴黎和斯特拉斯堡各待了一半的时间。我除了继续读书攻读学位外,曾先后在巴黎国际贸易学院、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外国语学院中文系等从事教学工作。 2005年夏,中国的一个大学校长赴欧考察团途经斯特拉斯堡大学,我参与了接待。与中国校长们的接触与交谈,激发了我蓄意已久的回国愿望,我盼望能在国内为祖国实实在在地作点贡献。  相似文献   
7.
笔者随江苏省吴江市教育考察团赴西欧,考察了德国墨尼黑的特蕾茜亚中学和法国斯特拉斯堡的克莱贝尔中学,直接深入到两国基础教育的前沿,目睹了两国中学教育的现状.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笔者更关注他们的中学理科教育,一路考察所见所闻感受颇深.现结合我们的物理教育谈些感受,以供同仁参考.一、德法两国物理课程的设置体现了"人本性"我们发现德国和法国的物理教材有如下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低年级(相当于我们初中水平)的没有单科的物理教材,两国采用的都是综合性的  相似文献   
8.
总部设在斯特拉斯堡的欧洲理事会已经宣布1985年为“欧洲音乐年”。为什么要选中1985年呢?答案是这一年在欧洲音乐史上有一连串的重要纪念日。翻开1985年年历,2月23日是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的三百周年诞  相似文献   
9.
<正>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1月20日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出席欧洲议会会议时发表讲话说,西班牙将以欧盟轮值主席国的身份与欧盟委员会一道在今年上半年提出欧盟电  相似文献   
10.
简练的璀璨     
当大文豪歌德初见法国斯特拉斯堡大教堂时,他当即被教堂那威严壮观的气势、难以抗拒的精神感召力所震撼,不由地感叹道:“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贺颖比一般人更能理解歌德这句话的丰富内涵。在他看来,不朽的建筑设计所散发出的艺术魅力能够超越建筑本身的价值而流芳百世,这也许就是建筑艺术的最高境界。虽然这个顶峰往往设在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但他认为,不论结果如何,攀登的过程始终是令人振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