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毕晓普诗歌中的自然情结是爱默生开创的美国自然诗歌传统的传承,也是诗人自我情感的表达方式。她以独特的眼光,内敛的情感和客观、精细的描写方式赋予自然万物新的内容,探讨自然万物存在的目的和意义,并用自身的体验来理解世界,还万物本来的样子。  相似文献   
2.
曹聪 《科学文化评论》2004,1(5):107-114
不是谁都有资格谈论“如何赢取诺贝尔奖“这个题目的.2003年,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以此为题的书,作者是美国微生物学家J·迈克尔·毕晓普(J.Michael Bishop),一个诺贝尔奖级的科学家:1989年,他与同事霍罗德·E·瓦尔缪斯(Harold E. Varmus)因阐明癌症起源的机理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3.
2泄纪美国著名诗人伊丽莎白·毕晓普是一位很特别的诗人.她的一生,就是一次漫长的旅行,就像水一样,永远处于漂流与动荡中.纵观毕晓普一生流放的经历和她的诗歌创作,其中的流放意识揭示了处于中间地带的现代知识分子寻找心灵净土和精神的支点的努力.她的诗歌使人类更清楚、更深刻地意识到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文化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追求自身生存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