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34篇
科学研究   2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佳的前提下,必须进行大众化教学改革。在改革过程中不断探索,整合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大众化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淮河源国家森林公园植物资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源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桐柏山腹地,共有维管植物181科,785属,1886种及变种,具有丰富的中草药植物资源、观赏植物资源和许多珍稀濒危植物。森林植被垂直分布差异明显,植物种类多方交汇,南北兼容,有许多原始或古老的科属,是一个温带性质的植物区系,而且温带成分和亚热带到暖温带过渡类型突出,其植物的进化类型、生活型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黄河流域河源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河流域河源区是国家生态屏障和“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保护优先的践行区。本文梳理了近40年来对黄河流域河源区土地利用格局和过程研究的相关文献,从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效应及政策启示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发现:①黄河流域河源区土地利用格局相对稳定,草地面积占绝对优势。2000年是土地利用及其效应变化的重要转折点。2000年之前,草地、林地和湿地等生态用地减少,草地退化、沙化、土壤侵蚀等效应加剧。2000年之后,生态用地增加,植被指数增加,生态系统逐渐向良性方向转变,碳汇功能增强。②生态工程实施和气候变化使该区域土地利用及其效应极具复杂性。整体上土地退化面积有所减少,程度趋缓,草畜基本实现平衡。东部河湟谷地耕地面积减少,集约度提高,种植结构逐步优化;但局部恶化的态势依旧严峻,土壤侵蚀尤其高寒地带的冻融侵蚀加剧。建议应加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影响因素、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以及生态保育区溢出价值与自然资产的评估研究,为黄河流域河源保护区可持续发展以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频频发生的黄河断流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断流对下游省区的生活、工农业用水及生态环境带来重大影响,造成的经济损失在断流年份高达几十亿元。断流是黄河流域水资源量相对缺少与工农业用水相对过重的结果。关于黄河断流的原因已有比较明确的认识,但是对自然因素作用的看法还差异较大,即过分夸大自然因素的作用,认为黄河断流主要是气温升高、降雨减少、径流减少的结果。本文通过对黄河源区青海省的相关因素进行初步分析,通过源区水与生态条件的变化分析自然及人类活动的影响。青海省黄河流域产流占黄河总径流量的49.2%,是…  相似文献   
5.
黄河源区植被覆盖度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基于1982-2006年NOAA/AVHRR NDVI和2000-2012年MODIS NDVI两种遥感植被数据以及同期站点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通过对重叠观测时期的数据建立映射关系,对NOAA/AVHRR NDVI数据延长插补,分析黄河源区1982-2012年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黄河源区植被覆盖度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分布格局;海拔在3 000m以下和4 500m以上地区植被覆盖度相对较差,3 000~4 500m地区植被覆盖度相对较好;植被覆盖度在时间变化上呈增加趋势,但在2000年出现突变点,2000年之后增加速率约为之前的2倍;植被覆盖在整体增加的背景下,也存在零星的退化现象,而在西部高海拔和北部较干旱的低植被覆盖度区域植被覆盖的增加仍存在着较大的年际波动,并不稳定;相对于降水,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属于热量限制型生态区。  相似文献   
6.
红河之源     
巍山有条河。它不是一条普通的河,而是代表云南红土高原特性的国际性河流——红河的源头河流。红河从兹生发,滚滚滔滔,一泻千里,奔入大海。徒步行走云南六条大河的柴枫子作的《红河源祭》写道:"大地的复兴和丰盈,是我的美,是我波澜壮阔的美。生命的脉流,从此而发动,如日之升真真而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乾隆十年河源县事陈张翼编纂的《河源县志》的编纂体例和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探讨不同历史时期作为重要移民聚居地——河源地区的地理状况、社会经济形势、教育情况以及民俗风情、移民风尚等人文特征.  相似文献   
8.
李德寿 《收藏》2007,(3):151-151
星辰石是青海省的特有石种,产于化隆、循化两县间不到100公里的黄河流域,产量稀少。其成分为火成岩,是地心岩浆的冷却结晶体,硬度6-7度。石体多数在20-100厘米之间,也有少数体量达几吨重的。  相似文献   
9.
汪西霞 《大观周刊》2010,(48):176-176
民俗旅游的开发时伴随着民俗旅游活动的开展而进行的.在旅游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利用民俗的旅游价值,开发民俗旅游资源,简历民俗风情旅游点,设计民俗旅游路线,不仅仅是了旅游学界、民俗学界的共同心声,时代的需要,而且还是我国旅游业进步的重要标志.本文就民俗旅游开发的现状及问题加以分析,对"万绿河源,客家水乡"为主题的河源客家文化旅游资源提出了些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校名变了,定位变了,但是,宗旨没有变。如今已完成历史性转变的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一如它的前身老隆师范学校,以服务地方、回报社会为己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