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1篇
教育   175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高校生源地助学贷款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从严格贷前审查和合同管理、强化学生诚信教育、加强贷后管理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就业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了解当今大学生情绪智力的现状,分析其发展情况及相关性。方法:使用自制调查问卷,按一定抽样比例,选择教育部直属大学来自不同生源地的400名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情绪智力水平发展不平衡,其各自的培养侧重点应具体区分。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校生源地助学贷款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从严格贷前审查和合同管理、强化学生诚信教育、加强贷后管理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就业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近些天,玉林市博白县街道上的多处宣传栏吸引了不少群众驻足观看,观看者还不时指点和议论。走近一看,原来宣传栏里张贴着宣传助学贷款政策和相关申请事宜的海报。一名群众说":这个跟前几天孩子拿回来的宣传册子是一样的。"另一名群众说":我村里就有娃仔申请到助学贷款了,据说今年申请起来比往年快多了。"旁边的几名群众也表示,看来现在助学贷款真正落到实处了,"这(宣传海报)上面写的可不是假的哦"。  相似文献   
5.
邢颍在《出国与就业》2010年2月(1)期《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水平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一文中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大学毕业生择业焦虑水平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及其在性别、学历、专业、生源地等方面的差异。并提出不适当的高焦虑会使人产生精神上的负担,降低效率,因而要进行及时的调适。择业焦虑是高校毕业生在面临毕业求职问题时,对可能出现的无法实现最初就业目标的就业失败情况下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择业对毕业生来说的确是一场危机,可是危机既是危险也是机会。毕业生就是在这场危机中成长的。最重要的是积极应对择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和情绪。毕业生应该明白择业中的阻碍来  相似文献   
6.
从广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现状分析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优势所在,指出当前广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促进广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双周     
市教委贯彻落实民族团结教育精神本刊讯8月27日,教育部办公厅、中央统战部办公厅、中央政法委办公室、国家民委办公厅等联合召开了大力加强内地民族班民族团结教育和学校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为贯彻落实本次电话会议精神,市教委领导会后在  相似文献   
8.
生源地助学贷款的风险因素有:贷款管理缺乏相应的责任主体、政策落实不到位、法律制度不健全、个人信用制度缺失等。针对生源地助学贷款的风险可采用以下应对策略,如:建立完善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在法律法规基础上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发挥生源地在贷款中的积极作用、严把贷款审批关、建立有效的贷款回收体系、高校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旨在进一步完善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  相似文献   
9.
《江西教育》2015,(Z1):79-80
11月3日我省2014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座谈会在南昌举行。我省2014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人数9万人,申请金额6亿元,人数和金额均创历年最高。11月5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印发《关于省委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方案》。11月7~9日由省教育厅、省文明办联合主办的2014年全省青少年校外教育学生成果展示活动在新余市渝水区举行。11月10日全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座谈会召开,省委教育工委  相似文献   
10.
《柳州师专学报》2015,(4):63-66
校地合作是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风险防控的有效机制,但其存在合作主体职责不明确、缺乏协调,地方办公人员不足、管理工作缺位,高校诚信教育缺失等问题。因此,只有通过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实行网络化信息管理、建立高校资助工作激励约束机制,才能确保校地合作工作模式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