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28篇
科学研究   52篇
体育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侏罗纪的“快餐文化” 自然界有一条规律:体型越大的动物,进食花费的时间就越多。细咀慢嚼的大象每天花18个小时进食,几乎没有时间睡觉。生活在侏罗纪和白垩纪的草食性蜥脚类恐龙,体型巨大,是陆地上曾经出现过的最大动物,比现在的任何一种大型食草哺乳动物都大。如果它们也需要咀嚼的话,那么这些庞然大物要想吃饱,就必须每天花费30个小时去进食,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袁禾 《生态文化》2014,(1):43-44
说起珍稀动物,人们就会想到那些在地球上生活了很久很久,而今数量稀少的动物们。如人们熟知的,天上飞的有“东方宝石”之称的朱鹗,它是世界上最稀少珍贵的鸟类,是鸟类中的活化石,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一千五百多万年;水里游的有现代鱼类的共同祖先——“活化石”中华鲟,它是中国特有的物种,最早出现于距今约一点四万亿年前的白垩纪;在陆地上跑的有中国的“国宝”大熊猫,  相似文献   
3.
Although the outlandish reptiles and man-eating beasts in science-fiction movies are often scaring to some audience while fascinating to others, they are by no means merely the fancy of Hollywood screenwriters.  相似文献   
4.
莱阳,有一个神秘的白垩纪公园,著称大自然的"苏州园林",其中有恐龙蛋化石、恐龙足迹化石、恐龙化石,并且还有罕见的平原恐龙峡古群的奇观景象。莱阳是真正的"白垩纪公园",自2010年4月底以来,由我国组成的联合科考队不断的对莱阳的金岗口里面的恐龙化石地点进行挖掘和保护。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晚白垩世植物区系及东亚、北美区系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记载了黑龙江嘉荫县乌云组所产植物化石,计有53种,隶属39属、28科。其中蕨     类植物7种,裸子植物8种,被子植物38种(包括单子叶植物1种),10个种为新种。     乌云组植物化石的区系及植被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植物区系成分中,大多是亚热带至暖温     带分子,具少数温带成分,由此组成的群落有暖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等,共同组     成暖性针阔叶混交林,指示当时气候温暖潮湿,大约是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气候特点。再从     植物化石叶子外貌特征来分析,其中全缘叶占40%; 叶的体积以中型的占大多数,大型和小型     的均少数; 脉序以具掌状脉的占多数。这些特征说明,沉积时期亦为温暖潮湿的气候。         晚白垩世在东亚出观的35属化石中,其中27属和北美共有,约占总属数的77%,这种区     系组成的相似程度,表明其区系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这种亲缘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进入第三     纪或向更晚发展的进程中而逐渐减弱。主要由于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使欧亚、北美在第三纪     初完全分离,此后这两块大陆隔离发展,植物区系的相同分子逐渐减少,以至现在生存植物中     的相同属仅占总数的4.1%,其中草本植物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根据我国东北地区晚白垩纪所产植物化石及同时代南方所产化石,大致可把晚白垩世的     植物区(带)划分为三个:(1)暖温带至亚热带植物区,主要代表植物是Metasequoia,Trochoden-     droides,Platanus,Ampelopsis,Protophyllum,Pterospermites,Menispermites; (2)亚热带至热     带植物区,植物有Brachyphyllum,Cinnamomum,Nectandra和棕榈科植物; (3)亚热带或干     旱植物区,兼有南北过渡的植物或呈干旱性的植物。         乌云组植物大化石共有33属,和东亚,北美同时代植物群对比,出现不少相同属种,其中 15个属种出现在苏联晚白垩世的察加扬组及东锡霍特阿林,11个属种出现在日本晚白垩世     的Kuji地区,若与加拿大晚白垩世植物群比较,有11个相同属种; 与阿拉斯加晚白垩世植物     对比,则有12个相同属种; 若与乌云组同属一区的太平林场组比较,相同属种更多。再从孢粉     组合成分看,和本区松辽盆地明水组相同的属有15个,并具有少数晚白垩世代表性的花粉如     鹰粉、沃氏粉和山龙眼粉,表明乌云组的时代和明水组接近。同时在乌云组大化石中绝灭类型约占70%,证实该植物群的古老性。其时代属于马斯特里赫特期至达宁期而不是古新世。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古生物学观点认为,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介于10千米到14千米之间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在今天称之为犹卡坦(Yucatan)半岛的地方,造成了恐龙的消失。当前多数科学家认为,这次撞击造成的直径约为145千米的希克苏鲁伯(Chicxulub)陨石坑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KT-extinction)的导火索。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3):348-348
在最近出版的Nature中,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客座研究员盂津和他的合作者王元青、李传夔研究员描述了一件化石标本.代表了三尖齿兽类的一个新种——胡氏辽尖齿兽(Liaoconodonhui)。其下颌成分已经开始转变为现生哺乳动物中耳的听小骨。该种的外鼓骨和锤骨已经不再和齿骨接触,但仍然通过一细长的骨化麦氏软骨与下颌相连。  相似文献   
8.
霸王龙是可怕的肉食性恐龙,是白垩纪的陆地霸王。美国和英国科学家最近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分析了5具霸王龙化石标本,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一具霸王龙骨骼化石。  相似文献   
9.
白垩纪,开花植物一经出现,就在短时间内占领全部陆地。植物界的美让我们目不暇接,这其中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的要属开花植物--那些具有五颜六色花朵的绿色生灵。开花植物又称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级的一类,它们自出现以来就在地球上占有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10.
人类诞生还不剑300万年,而恐龙却曾繁衍了1.65亿年。如果65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没有生物戏剧性的恐龙大灭绝,这世界还不知道会是怎样的呢?英国古生物学家迪克森认为,如果当时恐龙继续繁荣,那么哺乳类或鸟类就没有繁荣机会了,显然人类也很可能不会在地球上出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