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教育   30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本全面描述中国竹文化的专著《绿竹神气》,10月23日在第五届中国竹文化节上首发。《绿竹神气》全面系统地收集了我国自上古先秦至清朝历代文人写竹的上万首诗词文赋和大量珍贵历史文献中有关竹的记载,充分展现了中华竹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是迄今我国惟一系统全面描述中  相似文献   
2.
“气”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范畴。作为文章之“气”,可析之为三:作者之气、创制之气和文本之气。由此可推演出“文气论”的三个组成部分:着眼于作者的“养气说”、关乎创制的“行气说”和立足文本的“神气说”。因“文气论”在“作者——创制——文本”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故而,它成为中国文章理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刘大櫆的“神气”说由“神气”、“音节”、“字句”以及它们之间相互的关系构成,对于其中的“神气”有很多的解释。前人对刘大椐“神气”的研究,按照研究角度分为三类:从创作主体角度,从文章客体角度和主客体舍一的角度。而我们还是倡导从刘大櫆理论之中去阐释“神气”的内涵,以求达到将刘大櫆眼中的“神气”涵义的阐释的角度分析出来。  相似文献   
4.
刘大椹的“神气说”主要由“神气”、“音节”、“字句”构成,三者的关系是从“粗”到“细”的关系,刘大魁讲究从具体的写作“操作性”提升到一种审美性。在谈到三者关系时,他也是按照古代文论感悟式的语言论述三者的关系,本文试着寻找出刘大抛在论述“神气”和“音节”的关系时,未能明确谈到的理论过渡桥梁——“势”。  相似文献   
5.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泼,处处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鹿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人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在水边玩耍。”这是作品中第一次对翠翠的外貌、性格做了简单的介绍,文字并不多,但却可以看出:翠翠不焦躁、不张扬、不霸气、羞涩中带有含蓄。就是用善良和单纯来形容她也不为过,她不去想也不知道世界上恶的存在,正如河水的平静和清澈。  相似文献   
6.
品一杯香茗,执一本好书,一缕悠然升腾的茶雾中,“一对清明如水晶”的眸子忽闪在眼前,“作成随时都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嘴角漾起微微笑意,思绪跨越时空缓缓地贴近她,那个溪边白色小塔下的女孩翠翠向我走来,低着头,踩着溪边青色的石,近了,溪水样清亮的眸子在我的低垂的头边闪过,牵住我垂着的瘦削的手指。指间触电似的流过一阵暖流霎时传遍全身,头脑间纷乱如麻的所有都被清凉凉的溪水悠悠地带走,脚步不由地跟随着她轻捷地跃上那只方头渡船,触目满眼是青山绿水,水静静地流淌,鱼儿若浮在空中轻盈地倏忽游动……  相似文献   
7.
电许同学们经常看到,有人扛着个摄像机,拍起录像来很神气。其实有什么可神气的?大象都能拍录像!  相似文献   
8.
王娜 《科教文汇》2011,(22):81-82
气的概念在我国由来已久,从医学的调理护养到文学创作,皆提倡养气。古代亦有许多说明文气关系一致性的理论。刘勰《文心雕龙》要求不强行为文,顺着神气,神气来决定文气。本文欲说明养足神气是作文的充分条件及神气是文气存在的必要条件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神箭威武升空、航天员出舱行走、五星红旗在太空飘扬,到飞船安全返回,“神七”的神奇表现,大长了国人的精气神。  相似文献   
10.
白太伦 《课外阅读》2011,(11):373-373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合格的人才,许多学校都树立了“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教学意识和理念,学生主体性地位日益提高,学生的积极极性和求知欲也日益加强。但如何才能把“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贯穿到教育实践中呢?不同的教育工作者有不同的做法,班主任不只是一种称呼,班主任工作也是一门学问,有时需要班主任穷尽一生的精力才能领悟其中的真谛。在教育教学中就是指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按照一定规律和原则,进行有步骤的实施和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