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顺姬 《科教文汇》2007,(5X):179-180
毕飞宇的《玉米》系列和《平原》刻画了一系列女性形象,玉米、玉秀、玉秧、吴蔓玲、三丫等。小说通过这些女性极力展现了中国历史中女性的悲哀处境,她们不仅遭受着异性的戕害,还遭受着同性乃至自己的伤害,这种戕害带有历史性,更带有现实性。  相似文献   
2.
在生态环境内生性条件下,资源开发式投资在西部地区必然陷入投资-生态恶化的怪圈,经济增长目标会因社会成本的无法约束,呈现发散而落空,因此,摈弃GDP的单边规则,以非营利、多元化的价值观为主导,建立以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为目标的新型社会经济构架,实现人文和生态环境的弹性恢复,才是西部长期发展战略的宗旨.形成以产权为核心,独立的民间组织(NGO)与政府机构相互协调的投资决策机制是实现这一战略的制度结构.  相似文献   
3.
一2005年12月10日,《无极》上映的前三天。光线传媒一档叫作《M O T O娱乐现场》的节目采访陈凯歌夫妇,对话实录如下①:主持人:其实我今早看新闻,还看到陈导演有说一句话,说电影和尊严有关。可是这一次投入这么大的话,如果说,结果并不是所预期的那么好的话,会不会伤到你的尊严?  相似文献   
4.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样一个事实:作为诗人的顾城在他生命最后时刻的表现是不那么光彩的,是远离诗歌的一种纯病态行为。所以,顾城的死不能算是他精神上的涅般木和殉诗,而只是一个杀人者带着幻灭和忏悔之情的自戕。既非“天才”的陨落,亦非“童话”的破灭。今天,当我再次提及这个  相似文献   
5.
绝望、自戕、复仇,这几个词奏响了一曲启蒙知识分子的人生悲歌,也连缀出孤独者魏连殳的命运轨迹——绝望中痛苦的挣扎,自我堕落般的别样复仇。不得不说,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形象个个鲜活丰满、真实感人,读来令人拍案称绝。  相似文献   
6.
王文娟 《文教资料》2010,(24):19-20
苏曼殊的一生富有传奇的色彩,在生命的后期他用"自戕"的形式结束了极其短暂的一生。本文从苏曼殊的生平、身世、政治思想与佛教思想等方面,透视苏曼殊"自戕"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7.
毕飞宇的《玉米》系列和《平原》刻画了一系列女性形象,玉米、玉秀、玉秧、吴蔓玲、三丫等.小说通过这些女性极力展现了中国历史中女性的悲哀处境,她们不仅遭受着异性的戕害,还遭受着同性乃至自己的伤害,这种戕害带有历史性,更带有现实性.  相似文献   
8.
对生命体验的强烈关注是新化运动的主要作家之一郁达夫在其小说中表现出来的重要内容。郁达夫小说独特的生命感悟与体验,常常是通过性与自我意识的描写表现出来的。对其小说加以梳理,并以精神分析学及社会化视角作初步考察,不失为对郁达夫经历及其小说的生命体验的一种认知途径。  相似文献   
9.
萧红的作品包含着许多主题,而女性悲剧是其中的主题之一。笔者试图通过探析萧红以及她小说中女性的生存困境、婚姻困境,生育困境,揭示女性的悲剧,进而揭示出残酷的男权中心文化、传统的封建痼疾给女性身体和精神带来的戕害乖残杀。  相似文献   
10.
一杯咖啡引起了中国最权威媒体的关注,并引发了一场莫名其妙的争论。权威媒体挑起这样的争论,难免让人担忧,经济民族主义是不是悄然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