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6篇
科学研究   1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日,从《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2014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中获悉,我校茹振钢教授获"2014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此次全省只有2人获得该奖项.这是继获得"第五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之后,茹振钢教授获得的又一项荣誉.茹振钢教授是河南省小麦抗病虫育种首席专家,从事小麦科研三十多年,在高产稳产广适优质小麦育种理论研究和品种创新与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1)创新高产稳产广适优  相似文献   
2.
正如果可以的话,我愿做那麦田里的守望者,用我的热情去守护这块古老肥沃的土地,衔着喷香甜蜜的果实,向父老乡亲敬献;我愿变成一粒优良的种子,终生与泥土相依为伴,在田野里默默耕耘着一篇篇金色的诗篇。走进田野一个熟悉的身影一个装着工具和资料的破旧挎包一个军用水壶一包不易变质的皮蛋穿梭在金黄的麦浪中闪烁着亮晶晶的汗水孕育万千沉甸甸的麦穗那些金黄色的麦穗把一代又一代人养肓把祖国母亲装点打扮麦穗、泥土、种子几乎是他生活的全部,小麦的优质增产、农民的欢笑、人民的丰衣足食、国家粮食安全的强大后盾是他追逐一生的梦想,他就是来自于河南科技学院的茹振钢教授。黝黑  相似文献   
3.
根据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生育期间气候特点及夏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玉米高产稳产的具体措施,为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稳系数法(HSC),结合稳定性参数和适应性参数对参加2000~2001年度黄淮旱地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的10个品种(系)进行高产稳产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洛旱2号是一个聚合了高产稳产基因型的优良旱地小麦新品种;临远993、临旱197具有一定的高产潜力,但稳产性差.通过分析证明,高稳系数法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评价作物高产稳产性的方法,并通过对成产三因素的HSC分析,指出在选育新品种和品种的栽培管理措施中要注意三因素的协调.  相似文献   
5.
杏是我国北方的主要栽培果树品种之一。杏树树体虽然耐严寒,但花器和幼果对低温却很敏感,开花期低温易造成冻花冻果,致使杏树不能高产稳产。杏树花期遭受冻害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棉花是我国农产品中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是涉及农业和纺织工业两大产业的重要商品。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大幅度提高,植棉效益不断下降,在高产稳产的前提下,推广机采棉、减少劳动力投入已成为我国棉花产业发展的方向。“高产稳产、广适型国审棉花新品种邯7860选育与应用”项目针对河北省主要产棉区黑龙港流域棉田瘠薄干旱、种植密度大,冀东早熟棉区无霜期短,棉花田间管理趋于简化等阻碍棉花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历经13年南繁北育,育成了高产稳产、广适型棉花新品种“邯7860”,该品种以其高产稳产、适宜机采的特性获得广泛应用和推广,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商洛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的高产稳产性.为商洛市小麦区域试验和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温振民提出的高稳系数计算公式对商洛参试的7个小麦品种进行计算分析.结果 商麦5226的产量位居第1位、HSC(高稳系数)位居第1位,高产稳产性好.结论 商麦5226高产、稳产适合商洛市及同类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注水开发是油田采油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油田注水可以弥补原油采出后所造成的地下亏空,保持或提高油层压力,实现油田高产稳产,可以认为注水直接决定着油田的开发效果。但由于注入水与地层原油长期混合作用,物理性质发生着从量到质的变化,如气油比降低、饱和压力降低、体积系数降低、原油粘度升高等,其中原油粘度增加对于油气运移、聚集和油田开发影响特别大。  相似文献   
9.
应用高稳系数法分析了1999年河南省春棉品种区域试验8个参试品种的高产稳产性,并与常用统计分析方法计算的几种参数进行了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稳系数法是分析棉花新品种高产稳产性较为准确而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前些日子,笔者随江苏新闻界同行一行,应邀来到扬州市农科院,对农科院与扬州大学等单位联合引智创新的"超高茬麦(油)套稻"低碳耕作栽培技术进行参观考察。短短两天的参观考察,令我们精神为之一振,深感这项技术正是农业科研人员潜心孕育出的一枝低碳农业含苞待放的"春芽"。这"春芽"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充满无限的活力与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