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2篇
教育   120篇
科学研究   10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9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既往理解之不足.对"百草园"、"三味书屋"意象的象征寓意进行把握,指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对童年成长过程必然经历自然天趣与文化规束两个阶段、二者共同参与塑造生命形象的寓言写照.  相似文献   
2.
“色彩”课程是园林专业教学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文对课程教学中的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教材选用、学生生源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调整完善教学大纲、创新教学模式、细化考核方式、完善临本资料库建设等几个方面对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从而探讨新的教学途径。  相似文献   
3.
东佘山居是明代隐士陈继儒的私家园林,陈继儒在此园中居住了32年,其间不仅完成了大量著述,而且肆意山水、任性自然,过着恬淡诗意的生活。东佘山居是陈继儒亲自参与修筑的园林,不仅投射了陈的审美趣味、人格理想,同时还潜移默化地影响了陈继儒的"乡居"思想。东佘山居是陈继儒出与处、进与退的港湾,其中折射着诸多明代江南文人共同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4.
经过文献考索,结合实地考察,唐模檀干园的历史兴废可以大体明了。檀干园原名檀园,清朝初年始建,位于水口南山,百年后荒圮,南山遂称“荒园山”。乾隆年间增修溪北新园,新浚二池相连,时称“新池”,后世俗称“小西湖”。又百余年,新园毁于成、同兵火,民国时期许承尧主持重修。逾40载,十年动乱中破坏严重,改革开放后得以修复。遗憾的是...  相似文献   
5.
周作人出于对《沈园》二绝句和散文随笔的喜爱,结合时代语境,巧妙传达了自己的好恶和倾向———弃置了先前凭吊式的历史感发,不再过分专注对真性情的感动与对"幽怨之情"的强调;对陆游"国防诗人"的头衔不以为然,实则对"国防文学"进行回应,间接声援鲁迅,展露其一贯的批判立场。  相似文献   
6.
传统实习模式在发挥了积极作用的同时,各种问题和弊端也逐渐显现。学习型实习模式相对于传统实习模式而言,强调实习生"员工"和"学生"的双重身份,上海花园饭店的"6+2"学习型模式具有典型意义。实践表明,实习生对上海花园饭店的满意度比较高,实习结束后实习生在日语水平、职业角色转换以及实习受挫能力等方面的实习成效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7.
《家》、《憩园》、《寒夜》是巴金创作于不同时期的三部家庭题材小说。这三部小说的叙述角度经历了全知叙事→"第一人称"限制叙事→"第三人称"限制叙事的转换。随着叙事角度的转换,叙述者和文本中艺术世界的关系也逐渐拉近,从对故事中悲剧事件的"掌控者"变为悲剧事件的"观察者",最后又成为悲剧事件的"亲历者"。这种转换表现出巴金悲剧性生命体验的逐步深化。  相似文献   
8.
王琳 《科技广场》2014,(7):186-190
革除空泛"说教",提升"说服"力度,成为我国当前和未来园林解说系统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技术创新的时代背景以及园林解说系统的发展现状,以南昌天香园为案例实证分析园林解说系统的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园林解说系统的技术创新模式,提出园林解说系统的技术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9.
乾隆帝沿京杭大运河南下,六次御驾亲临济宁州,登太白楼,赏游南池,御制诗文,缅怀李杜:御制太白楼诗歌6首,御制南池诗歌15首,并作《御书杜诗》文一篇,立南池杜甫《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诗碑,题济宁南池少陵祠"荩臣诗史"匾额一个。乾隆以帝王之特有视角,吟诗品评李杜劣优。以详实全面的史料文献为依据考证源流力图还原乾隆畅游济宁太白楼南池的本真历史和作为一代帝王乾隆情系南池杜甫的思古幽情。  相似文献   
10.
李正先生提出李根源所说腾冲核桃园出土汉五铢钱一事,史实不确.针对李正先生的论据,通过走访、调查,认为李根源先生所记符合史实,核桃园五铢钱“确是汉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