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频发的自然灾害、恶劣的渡江环境和惨烈的战祸兵燹造成大量缺衣少食、无家可归的灾黎难民,近代镇江迫切需要慈善事业进行急赈与其他形式的救济。近代镇江的经济繁荣为慈善事业的善款提供了经济来源。中西慈善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则进一步催生了近代新型慈善组织。镇江社会慈善事业由官办转为依靠义捐作为主要渠道,反映社会基层的自治化趋向,亦使地方利益和地方意识由此强化。慈善捐助者涉及社会各个垂面,而商人则成为社会慈善的主力。  相似文献   
2.
有唐一代的社会救济活动已比较成熟,出现了一些专门的法令法规和救济行政机构。1985年以来,学者仓储制度、救荒措施、慈善事业以及社邑这一民间互助组织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运用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强化社会史的色彩,将是今后社会救济史研究的新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3.
熊希龄历史评价与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希龄在湖南维新运动时期的激进程度丝毫不逊色于杀身成仁的谭嗣同与唐才常。他是《湘报》的创办与主持人,他的“洋人不可与之开衅”的主张不应当片面加以指丽,他在民国初年担任财政总长所经手的大借款是不得己而为之举措,也是唐绍仪内阁全体成员的一致决定,不应当由他一人承担责任,他在袁世凯解散国民党和国会的乱命上副署,虽是他难辞其咎的人生一大污点,却也是有原因和苦衷的,在指责他时也应当多一点理解。他晚年脱离袁世凯而投身社会慈善事业与抗日救亡,这是他人生最为闪光的一面,应当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4.
近代南浔慈善事业的发展,在浔商的支持下呈现出了现代化的特征。随之,浔商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殊且影响深远的慈善思想。近代浔商的慈善事业与思想对当代慈善事业的发展仍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收养孤老”律是明清社会救济立法的重要体现,既与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变化、地方政治治理形式转变有关,又与明清统治者的重视、立法监督体系的健全、社会救济机构的设置及管理有关。它不仅体现传统社会救济基本意图,而且在“仁政”理念的基础上,从法律上规范了“孤贫”救济。救助孤贫不仅仅是理念问题,需要一定资金的支持和制度的保障,必要时还应该整合社会资源,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传统政治体制则决定明清统治者不可能提供充足的资金,也不可能有完善的制度,不会去整合社会资源,更害怕社会成员的介入。因此“收养孤老”律例实施的实际效果,也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6.
晚清长江上游地区的慈善事业在清前期的基础上有了长足发展,虽然旧有的善会善堂仍是传统的延续,但由于受戊戌维新与清末新政的冲击,新式慈善机构亦纷纷诞生,从而开启了该地慈善事业的近代转型。检视该地晚清慈善事业不难发现:尽管其近代化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明显滞后于沿海等地,但二者近代转型的趋势却是一致的,区别在于,沿海等地慈善事业近代转型来源于社会力量自发推动,而长江上游地区的新式慈善事业几乎皆得益于政治力量的推动,其慈善事业近代转型中凸现出强烈的政治因素。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莆田民间捐资助学慈善活动蔚然成风。在官民捐助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中,府、县官学教育占据主导地位,其意义尤其重大。通过对地方志文献记载的爬梳,介绍明清时期莆田官民在官学领域中的捐资助学情况并探讨这一慈善活动在莆田古代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謇立足南通,在“父实业、母教育”的同时,大力兴办慈善事业。张謇办慈善并非出于宗教动因,但宗教理念却成为张謇进行慈善动员的有力工具。张謇的慈善动机不是单一的,而是存在着从绅士职责向“通于政”的嬗变,即由传统意义上绅士自发或被动地担负建设、管理地方慈善事业,转变为从自治理念出发,有目的、有步骤的自觉行为。民国元年张謇与传教士李提摩太的会晤,是这一质变的重要转折点。此后,南通慈善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美国是现今世界上慈善体系比较完善的国家。早在美国独立之前,欧洲宗教改革后的清教徒由于受到不公正待遇而纷纷移民到美洲新大陆。他们在这里经过若干年的传教布道,最终奠定了美国的新教伦理基础,这也对美国慈善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产生了根本性影响。在经过两次慈善浪潮之后,美国社会逐渐形成一种称为慈善资本主义的精神,这种慈善资本主义的精神也是美国多元慈善文化的一种表现,而慈善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是与美国的宗教、历史与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0.
In this paper we evaluate action learning for leaders of social enterprises and charities. Based on ethnographic research including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facilitator reflective diary notes and in-depth, qualitative interviews with participants of two action learning sets undertaken over eight months, analysed using Wenger, Trayner, and de Laat [2011, “Promoting and Assessing Value Creation in Communities and Network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Open universiteit, Ruud de Moor Centrum. http://www.ou.nl/documents/14300/23cd8044-ce98-48d3-8733-8fa0404380ab.] value creation framework, we show how the current and future value of action learning is perceived by the participants. We seek to gi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erceived value of action learning in the context of the not-for-profit sector. We discuss how the value creation framework can be used to think about learning interventions such as action learning, the value of which is notoriously challenging to articulate both in terms of evaluating action learning and forward planning valu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