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9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偿付能力额度的计算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粟芳  俞自由 《预测》2001,20(5):79-80,72
偿付能力额度是偿付能力监管中的核心。计算合理的偿付能力额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中利用风险理论的基本理论,并加以发展和近似,结合实际中的保险市场,构造了计算偿付能力额度的模型。并且,还根据再保险的情况,构造了比较再保险时偿付能力的计算模型。这些模型都是根据实际保险市场构造的,计算较为简单,数据都能从实际市场中得到,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再保险人角度对我国巨灾再保险偿付规模与费率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为此,引入资产—负债—利率动态模型并根据我国地震、洪水损失分布,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对我国巨灾再保险偿付规模与公平定价费率的敏感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巨灾再保险的偿付规模,能够降低巨灾再保险公平定价费率,从而得到更适合市场的可行性定价,使投保人更愿意购买巨灾保险;对于市场可接受的费率,我国地震灾害再保险适宜的偿付规模在103亿元量级,而洪水灾害再保险适宜规模在105亿元量级,两者的差异主要是由我国地震、洪水损失分布不同造成的。基于上述实证研究结果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我国开展巨灾再保险的发展策略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偿付能力是指保险公司支付赔偿或给付债务的能力,对偿付能力的监管一直是政府对保险业监管的核心问题。确定一个合理的偿付能力额度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关于这个额度的确定有一个经典的方法就是比率法。本文就将使用比率法对我国非寿险保险公司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将建立一个改进比率法模型,在模型中加入了投资收益和公司规模对该保险公司年末偿付能力的影响。为了满足比率法对数据分布的假设,文中对按公司规模分组后的数据进行了Box-Cox变换,提高了数据正态拟合效果,并利用变换前、后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增加了估计结果的信度。最后利用变换后数据的估计结果进行了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4.
保险业是高风险的特殊产业,保险监管必须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从我国保险监管的发展看,监管的手段和方法是不断强化的,本文就加入WTO后我国保险监管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寿险偿付能力变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封进 《预测》2003,22(1):50-52,70
寿险偿付能力是寿险公司履行保险合同约定的给付责任的能力。用因子分析法得到的结论是1986年以来中国寿险经营的偿付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分析表明提高偿付能力应从提高资产质量、提足责任准备金、提高投资收益率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上市集团公司多角化经营与偿债能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雷良海  许永国 《预测》2002,21(1):59-65
多角化经营是否提高了企业的负债水平和偿债能力,增加了股东的财富和价值?文章运用计量分析方法,通过对符合条件的44家深沪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非相关多角化经营程度越高,负债水平越高,但偿债能力越低,多角化程度高的企业呈现出明显的被动负债特征。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高等学校举债办学的偿还能力,关注贷款风险,强调适度举债。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江阴上市公司为例阐述了如何从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这四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江阴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  相似文献   
9.
贾文 《软科学》2011,(10):121-124
对股价与上市公司财务因素关系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投资者对钢铁类公司财务信息的反应模式在总体上呈现出较高的理性。在各类财务信息中,以每股收益为核心的盈利能力信息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每股收益增长对股价存在显著的推动效应。如财务信息反映出公司盈利水平有较大上升空间,盈利质量有所改善,盈利有更好的成长性,或者营运能力有所增强,则上述推动效应会得以强化。反之,债务负担增加的信息则会明显弱化推动效应。  相似文献   
10.
利用我国46家股份制保险公司的调研数据,从保护以保单持有人为代表的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利用偿付能力这一基础性指标作为证据,采用加权最小二乘(WLS)的方法,检验我国保险公司治理合规性建设程度以及各种治理机制在实践中的有效程度.结果表明,较高的保险公司治理合规性能够更好地保护利益相关者利益,国有股的控股股东性质存在正调节效应;寿险公司的合规性建设对利益相关者保护较好;保险公司各种治理机制对利益相关者保护的有效程度存在差异.研究建议我国保险公司治理应不断推进从强制合规到自发合规的转变,最终实现从合规到有效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