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曾侯乙的身世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考证,认为曾侯乙就是师乙,曾国与随国是一个国家的假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2.
明代乐律学家朱载堉神道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载堉是我国明代杰出的乐律学家,在世界上首创了十二平均律理论。朱载堉神道碑原存于朱载堉墓地,即沁阳市东北九峰山下。神道碑由我国明代名书法家王铎撰并书舟,详述了朱载堉世系、生平事迹和学术成果,是研究朱载堉学术思想的重要献资料,对纠补正史之漏误有重要的价值。朱载堉神道碑在清代《怀庆府志》、《河内县志》中,均有录。  相似文献   
3.
王琴 《华夏文化》2008,(1):30-32
中国古代乐器、乐律的制作大多都有神奇的来历。如乐律被认为是伶伦模仿凤凰的呜叫而作: 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听凤皇之呜,以别十二律。其雄呜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锺之宫,适合。(《吕氏春秋》)  相似文献   
4.
陈芳 《兰台世界》2014,(12):124-125
朱载堉创建的十二平均律,作为音乐中的等比级数音律系统,不仅被广泛应用到键盘乐器之中,同时也是我国音乐理论的重大突破,解决了传统"三分损益律"不能还原问题,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
隋唐时期西域音乐化名噪一时,这一时期的音乐研究因史料相对丰富而颇有成果。其研究主要聚焦于乐人、乐器、乐部、乐曲、乐律、乐舞等六大要点。由于研究方式与视角的差异,其成果多有争鸣。尤其针对龟兹乐来源问题、西域乐律乐调的形成问题。出现印度说、伊朗说、中原说等几大观点。此外,西域音乐对中原音乐的影响程度亦有分歧。章试图通过对各种成果的整理以求管中窥豹,从而梳理隋唐时期音乐化概貌。  相似文献   
6.
夏历十二个月名有诸多别称,不少别称还沿用至今,本从古代天学、乐律学、阴阳学说及物候、礼俗等方面对别称产生的途径及源流进行系统性探讨。  相似文献   
7.
严谨的五、七言格律体在其奇数行尾韵声调都是仄声,倒数第二行的末尾字基本不押韵,而偶数行尾韵声调则基本都是平声,不是“仄仄平”就是“仄平平”,由此形成“仄→平”模式。这一模式的生成理据何在?千百年来无人就此提问,亦无从回答。追溯我国的乐律诗学传统,比勘会通佛经音乐化的梵呗、歌赞的外来影响,稽考沈约及其前后的乐律诗学论述,三者互参互证,可知这一模式更是一种作为杂合艺术的诗歌之音乐化的结果。作者力证诗律正是借助乐律才得以确立其理论规范,指出沈约一代通过音乐原理阐释格律诗理,致力追索并利用音乐与诗歌的契合点,以乐律驭诗律,以诗律应乐律,由此生成其影响广泛的乐律化格律诗学,使之成为踵武其后的理论家和诗人普遍遵从的准则。  相似文献   
8.
论文以宋、明之间湖南汝城地方儒学崇教传统为背景,以《大乐律吕元声》一书的撰著经过为线索,探讨范辂、范永銮叔侄与福建籍教谕李文利的友好交往。同时对于民国《汝城县志》和近年新出《湘人著述表》所载《律吕元声考注》作者及《序》作者的异说,试作考辨。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朱明王朝帝王之家中涌现出朱厚烷、朱载(?)父子为代表的帝王家族的大音乐家,但他们的身世、在音乐方面的贡献,还鲜为人知。朱厚烷、朱载(?)是帝王家族中的音乐家,他们对音乐有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0.
在高校乐律学课程的学习中,需要掌握三分损益律、纯律、十二平均律等律制的计算方法,并应用于未来的学习生活中。笔者将尝试设计制作出一个具有便携性、精密刻度、可清楚根据弦长判断出律制的弦准,这可以让学生在下乡采风中直接使用它测量所采集音乐的精确音高,并由此判断出所属的律制。一方面能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一方面能更好的认识所调查民间音乐的音乐形态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