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83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施耐庵文学奖日前在江苏兴化正式启动,该奖旨在鼓励当代汉语长篇叙事艺术的深度探索与发展,推动汉语长篇叙事的创新与繁荣,进一步提升汉语长篇叙事作品的世界地位。兴化享有小说之乡的  相似文献   
2.
常言道“无巧不成书”,今天向大家说说作文的“巧合法”。 生活中存在许多巧合的事,比如你正不知如何通知要好的朋友一起去爬山的时候,他却打来了约你一起去爬山的电话。相传施耐庵在写武松打虎的场景时,遇到了“不会写”的麻烦。  相似文献   
3.
吴山 《良师》2011,(1):30-30
最初麻将牌的图案与一个名叫万秉迢的人相关。相传,他非常推崇施耐庵笔下的梁山好汉,就以108这个数字作为麻将牌的基数,并隐喻108条好汉。  相似文献   
4.
逼上梁山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4):F0002-F0002
比喻被迫起来反抗。现出比喻被迫采取某种行动。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一回:“林冲雪夜上梁山”。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人民富有武装斗争的传统和经验,在历史上爆发过无数次的农民起义,但第一次用文学形式来歌颂这些草莽英雄,并且真实生动地作全面的艺术再现的,便是《水浒传》。所以,要了解这些草莽英雄如何诞生与陨灭,就应该认真阅读《水浒传》。  相似文献   
6.
人到中年     
古往今来,对于时光飞逝、韶华易逝的嗟叹,是个经典而永恒的话题。晏殊在自家花园里端着酒杯叹道:“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其实早早就以神童身份发迹的晏殊,人生的美好时光比大多数人都要长。相比起来,施耐庵就简单直白得多:“人生三十未娶,不应再娶;四十未仕,不应再仕.”  相似文献   
7.
说到中华文化之家珍,言必称唐诗、宋词、元曲。唐李白、杜甫,宋苏轼、李清照……这些文学家家喻户晓。且现代人对古体诗词的创作也可谓精彩纷呈、绵延不绝。对于元曲,单从关汉卿、马致远等元曲家少量传世名篇可窥见曲韵的端倪。其实,任何一种文化形态都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其兴起都与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生态联系在一起,均是所处时代之经济政治法治等发展的折射。元朝在民族文化上采用的是相对宽松的多元化政策,即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和宗教,并鼓励各民族之间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浙江文学史》中施耐庵籍贯“海陵县白驹场(今江苏省大丰市白驹镇)”的表述质疑,并以宋、元、明以来史志及地方史料为依据,论证《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故里在兴化白驹场施家桥;白驹场宋、元、明代都在今江苏省兴化市境内,至今白驹场地域的绝大部分仍为兴化所管辖.施耐庵是江苏兴化人.  相似文献   
9.
张雨 《科学启蒙》2015,(Z1):95-96
古人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古人把良医与良相并举,可见世人对良医的期盼,不亚于对良相的渴望。在古代,留下了不少中医妙联,读来意趣横生。“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在杭州任知府时,常与当地著名中医庞名安切磋医道,谈联论对。一次,庞老中医吟出上联:“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苏东坡心领神会,对出下联:“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庞老先生见院中翠竹葱绿茁壮,灵机一动,赞道:“中暑最宜淡竹叶。”苏东坡随口对道:“伤寒尤妙小柴胡。”他俩品茶谈天,论医对联,真是棋逢对手,人逢知音。以上两联中的“枳壳、防风、陈皮、半夏、竹叶、柴胡”都是中药名,巧妙地  相似文献   
10.
白雁  唐蕾 《科学与文化》2011,(10):20-21
近日,有读者在读《水浒传》第一回时,发现了一段奇怪的文字。《水浒传》第一回说洪太尉上山请张天师,结果路上遇见了吊睛白额锦毛大虎,施耐庵写洪太尉的惊惧之状,用了这么一句话“唬的三十六个牙齿捉对儿厮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