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中,以明星、时尚、拜金为装饰的通俗文化风潮正迅速席卷校园。学生热衷于“中国风”的流行音乐,但对传统艺术史上渊源久远、内涵丰厚的艺术瑰宝——古琴,茫然不知或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2.
黄开宋 《世界文化》2012,(12):20-21
沉寂安宁的海底,仿佛听不到任何声音。一架巨大漆黑的钢琴划破重重浪涛,徐徐下沉,在它的上方有一个女人,以献祭的姿态被钢琴拖人海底。女人面目苍白,神情安详,她睁着无畏双眼静静打量周围漆黑如坟墓般宁静的海,如同被催眠。尔后,她突然惊醒,挥舞着双手挣脱缠绕在双脚的绳索,奋力游向海面,直至望见温暖阳光的那一刻,仿若重生。  相似文献   
3.
蔡兆霞 《课外阅读》2010,(12):195-195
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流进了月色中微微荡漾,弹一首小荷淡淡的香,美丽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萤火虫点亮夜的星光,谁为我添一件梦的衣裳,推开那扇心窗远远地望,谁采下那一朵昨日的忧伤。  相似文献   
4.
最姜的琴音     
三年前的夏天,我从北京一所名牌音乐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本市的曲艺团,跟自己最喜爱的职业挂上了钩。  相似文献   
5.
位于日本岛根县仁摩町的“琴之滨”,有一片会演奏音乐的沙滩。来到仁摩町。“砂的博物馆”,可以看到一捧装在玻璃容器里的砂,这些砂正是来自邻近的“琴之滨’抄滩,用陶制的棒子搅拌一下,干燥的砂粒竟然自行演奏出声响极大的音乐,而且随着陶棒接触砂粒的力道不同,这捧砂时而发出琴声,时而发出有如人的悲鸣的声音,时而发出像是穿着长靴踏上刚积不久的初雪的声音。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是个含蓄内向的民族,虽然中国美学的"诗言志,歌抒情"讲的是艺术情感的表达,但同时又要求艺术表现的情感,应当是耐人品味的美的情感,是含蓄的情感。既然不能够酣畅奔放直接表达,那么"盈盈一水间,脉脉不  相似文献   
7.
江剑鸿 《辅导员》2010,(8):49-49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的《琴诗》中写到:“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首诗对我们的教学颇有启迪,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就像琴与手指一样,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才能奏出美妙动听的教学乐章!  相似文献   
8.
美妙琴音     
《顽皮娃娃》2011,(18):18-19
你想当音乐家吗?你想让音符在你指尖下跳动起来吗?快来和阿曼一起制作一架神奇的钢琴,让音乐成为你的拿手绝活吧!  相似文献   
9.
潘用福 《收藏》2012,(3):104-105
蜀僧艳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客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听蜀僧濬弹琴》诗,将我们带到了那个文人以琴奏胸中丘壑,以琴弹万般愁肠的年代。不觉让我们想到宋徽宗赵佶的《听琴图》(图1),画中徽宗一身红衣坐在盘石上抚琴,那静谧致远的空灵,让我们体会到古人洒脱超然的性情...  相似文献   
10.
翻译与隐喻都是人类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译者对原诗与源语文化的体验认知决定着其对原诗的理解,同时也决定了隐喻在译文中的情感映射。辩义是翻译之本,而体验哲学与认知语言学告诉我们,译者再现的不仅是原诗,更是诗人情感的映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