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512篇
科学研究   26篇
各国文化   32篇
体育   35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10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祝允明(1460—1526年)字希哲,明代书法家,长州(今江苏苏州)人。与文征明、唐寅、徐祯卿称吴中四才子。他的右手拇指旁天生长了一个小指,所以有号为枝山,又号为枝指生。他出身名门,父亲祝颢,官至山西左参政,外祖父徐有贞,官至大学士,封武功伯,能诗善书。岳父李应祯以善书授中书舍人。  相似文献   
2.
清人极其重视科举,士子读书的目的是求仕进。由举人、进士入仕被称为“正途”,将来有可能出将入相,据统计,清代的740多位尚书中,进士出身的多达339位;980位地方巡抚中,进士出身的就有390位,至于举人、进士出身的中下级官吏就更多了。故《清史稿》称,“(官吏)虽有以他途进者,终不得与科第出身相比”,因此,清代科举出身者,在社会中地位很高。清代的笔记小说,有不少内容涉及到科举,并从多角度记载、反映了科举这一社会盛事,其中用道教来解释科举现象的材料很富有文化韵味。  明清道教承袭了唐宋以来将进士神秘化的说法,认为…  相似文献   
3.
自洪武四年(1371)开科取士后,明太祖朱元璋认为“所取多后生少年”,于是便“令有司察举贤才,而罢科举不用。”一直到洪武十八年(1385)三月才举行了停罢后的首次会试,取中进士472名。但由于本科榜眼练子宁及进士黄子澄等在靖难之役中坚决站在建文帝一方,所以当明成祖朱棣从建文帝手中夺取帝位后,不但将练子宁、黄子澄等削籍置法,而且还下令毁坏了本科进士题名碑,从而造成《进士题名碑录》中许多进士缺名。朱保炯、谢沛霖先生在编纂《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时,  相似文献   
4.
唐新进士闻喜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证唐代新进士宴集中的闯喜宴。放榜之后,朝廷下诏令新进士于曲江举行闻喜宴,该宴带有浓重的官方色彩,不同于在关试后举行的由新进士醵资、委托进士团承办的关宴,后者在一定程度上属私人和民间性质。至迟在唐末,闻喜宴已改由官方赐钱主办。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科班出身的编辑出版方向的研究生,我也算是个出版的边缘人了。一直都很敬佩江苏文艺出版社的蔡玉洗老师:他不仅把江苏文艺社办得有声有色,麾下的四星级凤凰台饭店也俨然成了文化的牌子。然而他决然开辟一番新的事业,因为“在这个出版大变革的时代,我希望可以留下自己奋斗的影子”——为理想奋斗的人永远充实着,  相似文献   
6.
7.
初唐诗坛繁荣,律诗创立,政府完善科举制度,进士科逐渐以诗赋取士,反过来又促进唐诗的繁荣,成就着唐诗黄金时代的到来。李白、杜甫、白居易虽然科考的际遇不同,但均对唐诗的繁荣贡献至伟。  相似文献   
8.
正看了《档案春秋》2016年1月号上刊载的《揭开诗人史卫斯之谜》,激起了我对文中提到的方滢、田多野两位诗人的回忆,应再作些补充。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在军管会、文管会下面即成立了文艺处剧艺室,专门领导戏曲曲艺及游艺工作。最早的室主任为姜椿芳,副主任有伊兵、刘厚生等。工作人员除南下的少数从事戏曲的干部外,大部为上海地下党的文艺工作者,并在上海吸收了部分愿意从事戏曲  相似文献   
9.
巨玉霞 《中国考试》2006,(11):56-59
顾炎武的《日知录》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其中两卷专门记述科举,提出“今之进士乃唐之明经也”,对唐朝与明代科举做了比较,观察到科举的弊端,进而提出改进之法。研究明代科举,必然要研究顾炎武。  相似文献   
10.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王红春所著《明代进士家状研究》一书,2017年7月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