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18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23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37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探颂体的起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古文献和中外前辈研究成果为依据,结合远古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诗经》三颂的措辞及其祈祷性质,探讨了颂体的起源。颂体的产生是基于远古泛灵论的意识形态和精神、心理的产物,而此种社会文化心理下的原始宗教祭神祭祖乐舞辞和夏商巫卜文化氛围下的祝颂词及金文祷词等.便是孕育颂体的最早萌芽和最初源头,并对后世颂体文学的形成发展起了重要的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然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坦白的讲,成年人很少能发现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人是精神形体和谐统一的人,是已经步入成年却仍童心未泯的人。他与天地间的交流,是他的精神食粮。尽管他的心灵深处确有悲伤,但面对自然,仍是满心喜悦。大自然说,这就是我创造的生灵,任凭他有千种悲哀,只要与我在一起,他就应  相似文献   
3.
在敦煌卷子中有一些属于上梁、驱傩、障车的歌辞,题为《二郎伟》。有人认为“儿郎伟”三字是没有意义的衬词,是跟《悉昙颂》中“现练现”等一样的名声。笔认为“儿郎伟”和《悉昙颂》中的和声在语音结构及用法上完全不同,并做出了语音分析。  相似文献   
4.
《人生颂》译文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的介绍了《人生颂》这篇诗歌作者和其写作的背景,从诗歌鉴赏的角度,简要地分析了《人生颂》的语言特点,评析了黄杲炘、黄新渠及黄一宁等三人的译文,并就翻译措辞和语气上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择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颂》的钢琴伴奏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了研究和探析。首先从歌曲伴奏的音乐特征人手,对这首歌曲伴奏的节奏音型、伴奏织体、旋律特征等方面做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准确把握住歌曲的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在演奏方面对歌曲伴奏风格及伴奏技巧做了进一步的探讨,从触键、音色、速度、力度和情感变化等方面进行了提示和处理,使歌曲的思想内容和歌唱表演真正达到和谐与统一。  相似文献   
6.
王卉同志在《西北师大学报》(1999年第1期)撰文:《中国画题款始于汉代之物证——《五瑞图》艺术价值浅析》。文章提出:“《五瑞图》是中国绘画作品中遗留至今最早的比较成熟的题款”,其题款内容记录有误。而且,从汉画遗存史料看,在汉代画上有题款已经很普遍了。笔者通过论述、举例、列表比较等方法,认为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的战国中晚期的“楚帛书”才是中国画题款的始祖。从而将中国画始有题款的年代提前到战国中晚期。  相似文献   
7.
《诗经》"颂"诗名义考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颂"是《诗经》中的体式,古今无异议,也属于学术常识。但如果追究这一体式的本原是怎样的?却很少有人知道。可以《大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为切入点,建立文化哲学的认识基础,对"颂"作为体式形成的文化本原作具体而深入的考证。  相似文献   
8.
贾谊《诗》学寻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新近出土文献,分析了贾谊引用《诗经》与四家诗的异同,注意到贾谊说《诗》以“雅”,“颂”为主的事实,说明贾谊的《诗》学继承了春秋官学中“以诗为教”的传统。  相似文献   
9.
《新闻世界》2005,(5):51-53
4月10日.名画家.导演陈逸飞因上消化道大出血病逝.享年59岁;陈逸飞(1946-2005)生于宁波,浙江镇海人。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入上海画院油画雕塑创作室.曾任油画组负责人.60—70年代创作了《黄河颂》、《占领总统府》、《踱步》等知名的优秀油画作品。1980年赴美国留学.1984年获艺术硕士学位。后在纽约从事油画创作并在华盛顿、纽约、东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人民革命博物馆和国内外收藏家广泛收藏。  相似文献   
10.
对赋的“歌功颂德”“劝百风一”等特征的研究,应立足于赋的本体,而不应仅从作家身份地位等外部条件去进行。基于此,本文从文字学、赋名称的来源、影响赋成为一种独立文体的几种文学体裁和早期的赋来剖析了赋与帝王间确实存在一种客观联系,这种客观联系使赋具有颂美的内在要求,并对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