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黑泽明的影片致力于人性的探讨。在他的众多影片中,始终以一种人道主义的关怀,审视着芸芸众生中人性的缺憾和病态。病态人性是黑泽明影片中重要的电影元素,对病态人性的挖掘和探微,形成其电影中重要的影像造型系列。在病态人性的影像造型过程中形成的特点主要有:用"疾病"建构故事情节、"荒凉"的影片背景、夸张地描摹、与民族群体相关连的病态。  相似文献   
2.
黑泽明是日本著名导演,被称为“电影天皇”。1936年4月,多次求职受挫的黑泽明搭车前往某电影厂参加复试。  相似文献   
3.
从黑泽明的生平看电影《乱》中的创作心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恩茂 《新闻世界》2014,(4):239-240
黑泽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导演之一,早年的成功和晚年的多种遭遇让他对人生有了许多不同的看法。个人经历和背景的不同势必会影响艺术创作中的心理。黑泽明在1985年拍摄的电影《乱》是对莎士比亚经典悲剧《李尔王》的一次成功改编与移植,作品不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也流露出许多黑泽明自己的影子。  相似文献   
4.
我是先看了《七剑》才看了黑泽明的《七武士》——看到三分之一处,就从沙发上蹿起来:徐克抄黑泽明。定定神,哦,不能算抄,是“学习、借鉴或者致敬”。  相似文献   
5.
黑泽明和他的《罗生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泽明是著名的世界电影大师。他出生在日本东京的武士家庭,从小酷爱西洋绘画。在50年的导演生涯中,执导了30余部电影,它们蕴涵着深刻的道德观念与哲理,具有西部片式的艺术风格。《罗生门》为日本电影走上世界影坛起了开路先锋的作用。它宣扬人道主义精神永存,它的多视角创作方法,快速跟拍的摄影技巧,使黑泽明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一举成名,从此奠定了他在世界电影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7.
伍玥  曾伟 《声屏世界》2017,(1):36-37
本文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为基础,详细分析了黑泽明创作的影片《梦》中八个梦各自代表的含义,将梦境与他的个人经历和社会背景相结合,以便分析《梦》背后的深层意义以及黑泽明通过它的影片所要表达的对现代社会的反思和对人类种种愚行的谴责.  相似文献   
8.
黑泽明自嘲     
黑泽明是20世纪日本著名电影导演,被誉为"电影天皇"。一次,美国《人物》杂志的记者采访黑泽明,曾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使得您一直不知疲倦,永不满足地投身于电影事业?"黑泽明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是害怕羞耻!"随后,黑泽明向记者讲述一个故事。他说,在自己儿时家乡的大山里,有一种非常丑陋但生命力和繁殖力特别顽强的蛤蟆,它们非常凶悍,能射出一种毒液,这种毒液能让大山里的其他小动物轻易毙命,人类被沾上也会不好  相似文献   
9.
罗宇红 《考试周刊》2009,(13):43-44
黑泽明的电影既体现了日本传统文化的特质,又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并将西方现代电影的精华为自己所用。本文试图对黑泽明的影片从思想内容方面说明其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从艺术表现方面说明其传统与现代的艺术融合。  相似文献   
10.
黎书 《视听》2016,(7):106-107
黑泽明是日本著名的导演。在其所拍摄的武士电影中,武士形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的变化与日本社会的变化相吻合。因此,研究黑泽明电影中武士形象的变化是了解日本社会变迁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