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29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BSTRACT

This essay examines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deployed by a coalition of indigenous tribes in Virginia to leverage the Quadricentennial commemoration of the founding at Jamestown in support of their sovereignty campaign. The tensions between Jamestown’s mythos as the “birthplace of democracy” and the natives’ historical and contemporary lived experiences, combined with the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focused on the events, constructed the 400th anniversary “celebrations” as a compelling location for social action. The coalition employe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practices—particularly cross-cultural dialogue and negotiation—as means of mobilizing these tensions to renegotiate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 federal government, illustrating the intersection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memory, and identity.  相似文献   
2.
This survey of official U.S. tribal websites examined sites for documentary materials of importance to each tribe that have been archived online, including such materials as historical essays, photos, videos, maps, newspapers, legal and historical documents, historical images, books, pamphlets, bibliographies, cultural and language materials. The materials found on those websites appear to be intended for the use of both tribal members and the general public. The result of the survey was to show that many of the same types of documentary materials held in tribal archives are also available on official websites, and to produce a current snapshot of the large array of tribal records which have been made openly available, although the length of time each document will be available on each site is unknown.  相似文献   
3.
在残酷的种族歧视的社会环境下,小说《土生子》主人公别格沦为美国社会的局外人并因杀人而锒铛入狱。理查德赖特通过挖掘黑人犯罪的制度根源,塑造了一个为了寻求自身价值而抗争的黑人新形象,揭示了在种族歧视的"白色恐怖"的合围中,主人公别格怀着对平等和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不堪忍受不公正环境的压抑而逃离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功能,从音乐理论、音乐教材、教育形态、教育法规、师资培养及教育环境六个方面,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弘扬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元明清时期,中央王朝通过土司制度实现了对佤族聚居区的间接统治,这一制度的实施,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同时,中央王朝鉴于势力较大的土司难以控制,于是采取"众建土司以削其力"的方式,分而治之;另外,中央王朝利用各民族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削弱了土司的势力。土司制度的实施曾对佤族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融合等。但该制度的封建本质注定了它终将被历史所淘汰。  相似文献   
6.
翻译文学的创作不仅是两种语言文字的转换,还是两种社会文化从碰撞到融合的过程。翻译小说受到了译者语言水平、价值观以及特定时代背景下社会接受程度的制约。翻译小说要为本土读者所认可,必须做出一定的改变,即本土社会文化对翻译小说产生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中国本土社会文化对近代翻译小说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理查德.赖特的代表作《土生子》被誉为美国黑人文学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抗议小说"的扛鼎之作,因此学界针对《土生子》的研究多集中于黑白二元对立上,着重探讨的是美国社会制度和种族歧视对美国黑人心灵的戕害及其灾难性后果。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采用新的视角,以跨种族性关系为切入点,重新审视小说主人公别格的悲剧成因,并且通过分析书中白人如何利用虚假的黑人"性神话"构建黑人的他者身份,揭示别格杀害白人姑娘玛丽的讽刺性寓意,彰显"抗议小说之父"赖特解构黑人"性神话"的创作智慧。  相似文献   
8.
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的乡间景象与鲜明的女性形象是他创作的典型特点。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他的第一部经典悲剧《还乡》,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作家视野中自然与人特别是与女性的微妙关系以及女性命运与自然命运的关联,并深刻感受到哈代深切的生态和女性关怀。  相似文献   
9.
土家族原生型民间音乐资源十分丰富,其品种纷繁多样,蕴藏量大,覆盖面广,有非常重要的艺术价值。土家族原生型民间音乐属于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具有独特的音乐特征,对土家族原生型民间音乐保护、开发、利用能促进地区两个文明建设的提升,能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有序进行,提升土家族原生型民间音乐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
欧阳修《归田录》读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田录》是欧阳修的一本随笔,《归田录》非归田后所录,而是为官时所录。《归田录》反映了斥恶扬善的积极的思想内容,体现了平中见奇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