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4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4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面试如果是一场博弈的话,最好的结果是双赢。不仅是求职者想要一份好的工作、一个好的发展平台,老板们也希望能做成伯乐,找到千里马。此次,  相似文献   
2.
《马说》     
课前精析 韩愈的《马说》大约作于公元11年至16年间,是《杂说》的最后一篇。“说”是一种体,本用来说明千里马被埋没、不被重用的道理。全采用借物寓意的写作方法,将自己对统治的不满及愤慨寓于伯乐与千里马之中。作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得婉曲而又酣畅。以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以伯乐比喻圣明的君主,借千里马的遭遇。揭露了封建统治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佚名 《课外阅读》2011,(18):61-63
不同的老师有不大同的教学方法,每个同学都渴望遇到一位了解自己、赏识自己的好老师,因为好老师不但能令你在学校生活得更痛快,还能发现你的长处和优点,甚至改变你未来的成长道路!那么,  相似文献   
4.
一、期刊人力资源开掘的基本方法 (一)伯乐相马法 这是我国传统的选拔人才的基本方法.通过这种方法,的确选拔出许多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人们经常说,千里马是因为有了伯乐慧眼识珠才能驰聘千里。那么试想,如果没有伯乐,千里马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6.
在职场中最不需要的就是韬光养晦,有了才华就要展示出来,最可怕的就是像李俏这样给自己的才华打上"马赛克",在职场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你的伯乐。  相似文献   
7.
赵晋平  单谷  刘绮霞 《科研管理》2020,41(10):125-133
在中国科技的巨大进步为世界有目共睹的同时,如何培养世界级学者成为困扰我国科学界的重要课题。世界级学者的培养和形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邻国日本频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本文通过分析日本政府的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动向,并聚焦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的科研管理机制和所资助的战略型基础研究的案例,得出了有助于世界级学者脱颖而出的科研经费制度、伯乐型评审专家和具有鉴别人才和技术能力的专业型科研管理人员的存在、跟踪式服务等因素对于日本频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起着不可或缺作用的结论。本文提出,今后我国除了制定明确的世界级人才培养战略目标之外,需要加大设置战略型基础研究项目的力度,尝试导入伯乐型项目负责人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对基础研究项目实施弹性化、跟踪式管理,打造能挖掘高潜力人才和技术的专业化科研管理人员队伍。  相似文献   
8.
铿锵玫瑰历来是中国女足的代名词,而近年来女足姑娘们屡屡受挫于大赛,不免让人感觉中国玫瑰铿锵不再,很多球迷在失望的同时也感叹中国女足缺少像孙雯那样的领军人。然而,在今年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重庆姑娘徐媛向世界演绎了一曲新版的《铿锵玫瑰》。  相似文献   
9.
10.
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是因为伯乐不仅要有相马的睿智与眼力,还要有举荐后辈的气度和胸怀。以发现中青年工艺美术人才,推动工艺美术行业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中国文联民协名家收藏专业委员会举办"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年度提名奖",为工艺美术界的名师巨擘和他们所举荐的后辈英才构筑了创造神话的高雅圣殿和广阔空间,伯乐与千里马将交相辉映在这史无前例的演绎中。中国紫砂陶器在国际间闻名以来,将近有五百年的历史,在浩瀚的中华文化史上有着瑰丽的地位。紫砂陶器造型之美,形制之多,文化气息之丰富,在陶瓷领域别具一格。作为一个以人为本的行业,中国紫砂陶器业的繁荣需要众多的陶瓷人才。目前我们的陶艺人才可谓星光灿烂、人才济济,但是从业人员中确实存在浮躁之风、急功近利的风气。长此以往紫砂陶器业何以长久不衰?人才何以颖脱?作为"土"与"火"的艺术,陶瓷从原料配方、成型工艺、釉色釉料以及装窑烧成都大有学问,需要有人攻关研究、不断创新,而这方面的人才似乎更是我们的缺项。各种人才培养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而对已有人才的发现我们更要擦亮眼睛!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曼生壶"达到紫砂工艺成就的艺术高峰。"曼生壶"的成功之处在于"名工名士,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