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科教文汇》2014,(18):I0003-I0006
夏子超先生在安徽宣城为人民服务了大半生,留下好名声。其做官为人,德行俱佳,勤政、清廉,对当地的人才队伍建设、经济发展、水利兴修与保护、生态文明等方面,均做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2.
梅光迪(1890-1945),安徽宣城人,宋代诗人梅尧臣、清初数学家梅文鼎之后裔。1911年起,留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芝加哥西北大学、哈佛大学,期间与胡适、刘伯明等交谊颇深。1915年夏,梅光迪与胡适关于文学革命产生思想交锋,即所谓"胡梅之争",并持续多年。1915年秋,拜美国新人文主义大师白璧德为师,  相似文献   
3.
4.
方文是清初杰出的遗民诗人。易代之际,他的诗风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当然与时代的变迁有关,然仅就这一方面思考是不够的,在我们进一步探寻这一变化的契机时,发现方文的宣城之游是其诗风变化的直接诱因。同时在探讨这一直接诱因的基础上,对嵞山体与宣城体的关系也作了一点阐述,说明嵞山体反过来又对宣城体的形成产生启发与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作为三级党报的最基层,大多数地市党报存在新闻资源相对匮乏、新闻队伍相对薄弱、新闻影响力较小的状况。如何提高报纸质量,提升报社影响力,是地市党报亟待破解的难题。《宣城日报》自2006年起,以持续开展"开门办报"活动为载体,创新办报方式,创新采编模式,进行了新的尝试。5年实践证明,我们根据新形势赋予了"开门办报"全新的内涵,进行了全新的探索,取得了全新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宣城地区具有源远流长的修志传统,明清以前就修有大量方志。明清时期,该地区方志事业有了空前的发展,志书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多,体例更加成熟,而且实用价值愈来愈高,为清代以后方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明清时期宣城地区方志的编纂情况进行考察,不仅能为我们今天的修志提供参考,而且对于更好地发掘和利用蕴藏其间的地域文化资源,及当今宣城地区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皆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舆论监督是地方党报必不可少的新闻宣传方式之一,正确开展舆论监督既是党报的社会责任担当,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党报的热切企盼。本文结合宣城日报的实例,分析地方党报如何做好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8.
"竟陵八友"诗文集当以逯钦立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和严可均之<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所收最为详备,然尚有阙者.今人陈庆元<沈约集校笺>、林家骊<沈约研究>辑补了沈约许多诗文,曹融南<谢宣城集校注>补辑了谢朓诸多作品,然很不完备.笔者在广泛涉猎资料的基础上,辑佚了"竞陵八友"散佚之作25首,存目24首.  相似文献   
9.
施闰章是康熙诗坛大家,其山水诗作重振了多年不见的清新自然之风,尤为受人推崇。本文试从施诗艺术特色入手分三方面具体分析其山水诗作,并从施闰章与“宣城体”的关系方面进一步探讨施闰章在清初诗坛的地位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宣城日报》作为一家地市级党报,打破常态思维定式,提出“策划是生命、创新是灵魂”的办报新思路,对市级党报如何进行专题策划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有效提升了办报质量,扩大了市级党报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