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各国文化   3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戴雄 《出版参考》2004,(6):15-15
张伯驹,河南项城人,提起这个地名我们就想起窃国大盗袁项城袁世凯,张伯驹的父亲张镇芳就是袁世凯的表兄弟。张伯驹从小也和袁家小辈一起厮混,特别与袁克文最对脾胃,风流倜傥、潇洒不羁,因此也被列入清末四大公子之列,也就是当时最出名的四大玩家。收藏古玩是他们的共同爱好。  相似文献   
2.
秦燕春 《中国文化》2008,(1):104-108
所谓“近代四公子”究为谁人,纷争落在张作霖之子张学良、满清宗室红豆馆主溥侗、张謇之子张孝若、卢永祥之子卢小嘉四中择二的歧异上,但另有两位的入选,始终不可撼动,这就是“中州更有双词客,粉墨登场号二云”:袁世凯之子袁克文(1890—1931,号寒云主人)和张镇芳主子张伯驹(1898—1982,号丛碧主人、冻云楼主)。  相似文献   
3.
孙曜东 《学习之友》2009,(12):14-15
张伯驹是我国最著名的收藏家之一,他的收藏始于1926年。在他1960年自编的反映他一生主要收藏成果的《丛碧书画录》中,就著录了历代名画、书法共计177件之多!其中最负盛名的收藏,是得之于恭亲王奕的孙子溥濡的天下第一墨宝——《平复帖》,以及抗战胜利后从长春故宫里散出来的天下第一名画——《游春图》。  相似文献   
4.
雷新 《教师博览》2014,(7):43-43
<正>"民国四公子"都有谁?对此许多人有不同的说法。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在《中国历史的侧面》一书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梳理。根据不同情况,马勇归纳出至少有四种说法:一指陈锦堂、袁克让、张伯驹、宋传兴组合;二指袁克文、溥侗、张伯驹、张学良组合;三指袁克文、卢小嘉、张伯驹、张学良组合;四指孙科、张学良、段宏业、卢小嘉组合。  相似文献   
5.
"公子哥"受邀当银行经理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日寇的铁蹄踏进了上海,但租界里还是歌舞升平的景象.静安寺路上远东第一高楼的国际饭店,既是达官贵人寻欢作乐的场所,也是实力雄厚的四行储蓄会的总部.这天,银行界巨头、盐业银行总经理吴鼎昌,在他饭店的办公室里,正与从天津赶来的张伯驹长谈.  相似文献   
6.
本对张伯驹词进行介绍和分析评价。认为其词情深味厚,直抒性情,醇雅而直率,属婉妁派,但缺乏现实性。  相似文献   
7.
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一起称为“民国四公子”的张伯驹。不但是集收藏家、书法家、诗词家、戏剧家为一身的奇才,还是一位爱国人士,为了不让国宝《游春图》流落海外,他不惜倾家荡产将其买下。解放后,他将118件国宝捐给国家。  相似文献   
8.
研究张伯驹这一历史人物,要尽可能还原历史现场,凸显其文化精神,剖析其文化人格,探索其文化心理,从而矗立起真实立体的张伯驹文化形象。为了建构真实立体的张伯驹文化形象,《周口师范学院学报》于2020年第6期开设《中原文化名人研究·张伯驹》专栏,吁请海内外专家学者,倾心致力张伯驹研究,迄今已经成为学界研究张伯驹的一个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9.
《中外文化交流》2013,(6):97-97
由文化部主办,故宫博物院和张伯驹潘素故居纪念馆承办的“纪念张伯驹先生诞辰115周年——张伯驹潘素书画展”日前在故宫博物院开幕。展出张伯驹、潘素伉俪45组书画的同时。还展出与之相关的珍贵文献,包括历史图片、手札及其著作和传记......展品充分体现张伯驹、潘素伉俪艺术文化成就的同时,也展示其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10.
唐师曾 《中国文化》2010,(2):221-225
<正>一后海南沿26号坐南朝北,是张伯驹故居。去年路过还是老房子,能嗅出张伯驹的狷介气,仿佛我到过的菩提迦叶。刚才出门散步,发现紫竹林后张宅翻建了,你倒是好好建啊。整个一个驴粪蛋,粗针大马线的,原有的古朴内敛被夸耀成勾梁画栋,张狂如小人乍富。张伯驹的寒门小院被包装成大观园的绣花枕头。门前一个诺大的垃圾处理场,弥漫着酒吧街刺鼻的泔水味。张伯驹字家骐,河南项城人,号丛碧、游春主人、好好先生,是袁世凱表侄,曾在吴佩孚、张作霖麾下官至旅长。后因厌恶内战,弃仕从商,任盐业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