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59篇
科学研究   24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25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7篇
信息传播   275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331篇
  2011年   261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264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何志武 《新闻界》2003,(1):14-15
新闻依记者而兴,记者因新闻而名。记者塑造了新闻,新闻又塑造了记者。如何利用新闻岗位加速记者成才并延长优秀记者在一线采访的新闻寿命,一直是新闻媒体苦苦探求的课题———一个涉及在新闻队伍内部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的新课题。这一课题做得如何,直接影响到新闻竞争的质量及成功与否,因为新闻竞争说到底是新闻人才的竞争。一个严峻的现实:成熟记者纷纷“淡出”采访一线刚办了才几年的新兴报纸绝大多数记者是刚走出校园的学生自不待言,那些有着悠久历史的机关报记者队伍年轻化速度也越来越惊人。据笔者调查,在许多报社,…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为理想和信念而奋斗”是“反黑记者”王克勤的精神世界,其笔锋直指那些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和程序设置,激起一股股耀眼的火花。请看P20  相似文献   
3.
有 关人士认为 ,只要是法律没有规定保密的公务活动场所 ,都应该公开并接受监督。而新闻媒体又是公民实现知情权的中介 ,拒绝采访就是拒绝公众的权利。然而在实际工作中 ,新闻记者的采访特别是有关监督性的采访往往会遭到拒绝 ,甚至受到暴力威胁。受众拒绝采访的原因有三 :(一)新闻采访触及到采访对象的利益。(二)新闻采访侵害了采访对象的合法利益。(三)采访时机不当。面对拒绝采访 ,记者该如何处置?笔者认为 ,新闻媒体应该慎重对待采访对象的“拒绝采访”。要尊重采访对象的“拒绝采访”在媒介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新闻媒介有必要尊重采访…  相似文献   
4.
5.
6.
7.
记者需要的最基本的素质是新闻鼻和讲故事的技能。自新闻记者这个职业诞生以来,一代又一代的新闻记者学习新闻学的主要方法是边干边学。同时,一个记者所需要的那一整套的素质、敏感、技能和新闻职业道德的基础培养,又是在新闻学院里奠定的。一.不能用一般宣传取代新闻在2003年2月28日召开的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内地记者情况通报会上,大会新闻组副组长杜亚力向300多家媒体表示:不要炒作“一号提案”、“提案大王”等。一号提案就是时间上的第一个提案,没有特别的含义,不要形式上的炒作。以前,很多地方媒体都热衷于报道“提案大王”,这个提了40个提案,那个提了38个提案,其实,认真做好调研,提一两个有价值的提案就够了,提案不在数量多,而要质量高。杜亚力说,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提倡记者改进会议新闻报道,既要突  相似文献   
8.
被喻为“官方摄影队”无数总统、元首和主席的名字,密密麻麻地堆积在这本硬面抄上,记载在他们用碳素墨水划出的表格里。纸页已经发黄,边角甚至泛出焦黑色,就在新华社上海分社新闻摄影采访部这本最普通不过的黑皮硬面抄上,留下了他们从1972年以来为访问上海的所有外国政要拍照的记录。时间:1972年。6月23日,朝鲜劳动党联络部(照片14张),菲律宾工人农民代表团(照片53张);6月5日,英国外交团(照片40张);6月19日,基辛格过境三刻钟;6月26日,美国众议院两党领袖19人……更多的故事没有文字记录,而是定格在他们的照片中、记忆里。新华社上海分社摄影…  相似文献   
9.
钱葳 《视听纵横》2003,(3):88-89
2000年浙江电台在现场报道上作了大胆尝试,浙广早新闻推出“一线报道”栏目,该栏目主要是以记现场口述报道为主,要求记“开口”,从现场直接发回报道,通过两件多的实践,现在采访部记已经做到人人能“开口”,并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0月26日,一位普通的地方电台记者李惊涛走进了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用近30分钟讲述他当“傻瓜”的特殊经历。一个小电台记者为何能走进影响中外的中央电视台?让我们随记者走近这位“傻瓜记者”。第一次当“傻瓜” 1976年的春天,李惊涛降生在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爸爸给儿子取名惊涛,希望儿子面对成长道路上的惊涛骇浪,搏击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