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50篇
科学研究   13篇
体育   58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特点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对北京、上海等6省市城市社区体育的实地调查分析得出: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具有组织形式基层化,参与主体老年为主,组织管理居民自治与行政主导相结合,活动时间晨练1~2 h最多,活动内容文体一体化,活动场所非正规化,社区体育与单位体育相互交织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徐勤 《阅读与鉴赏》2011,(11):70-70
晨间锻炼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保证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的重要途径。合理地安排晨间锻炼,不但能增强幼儿体质,而且能培养良好的个性与创造力,使其健康成长,同时通过活动还能促使幼儿心情愉快,精神百倍地去迎接一天的新生活,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调查中老年晨练人群的主观幸福感情况,旨在为中老年晨练活动及相关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包括晨练的基本情况和主观幸福感两部分。研究结果:晨练者中以60-74岁的老年人居多;项目以武术类居多;59.0%的选择集体练习;89.2%的几乎天天锻炼、87.0%的晨练超过1小时;55.4.%的无人指导;71.08%的总体感受为非常满意。晨练者的幸福感水平几乎处于“幸福”级别,男性略高于女性;武术类晨练者幸福感略高;以彰显才能、集体晨练、天天锻炼等为主要晨练特征的其主观幸福感较高。建议:政府部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成立健康服务队,提供持续的健康服务;场馆管理制度更加“以人为本”;社会媒体舆论充分关注;晨练者完善自身各方面。  相似文献   
4.
迎着朝霞的第一缕阳光,“清华人、知礼仪、讲文明、修养好、好习惯、好体魄、好基础、好心态……”伴随着《清华附小三字诀》的优美歌声,同学们纷纷来到操场。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延安大学学生早操期间体育活动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找出其存在的问题,为学校更好实施早操活动,进一步推动阳光体育和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周关华  李文月 《武当》2000,(6):24-24
长期晨练太极拳的同志一定会有这样一种可喜的感觉,就是一天筋骨轻松,精神爽朗,精力充沛,干活、走路总有股耐劲。这是太极拳锻炼的最显著的收效之一。我认为,这种现象是太极拳运动改善了人体微循环的功能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杜新财 《钓鱼》2008,(11):56-57
今年的清明节连着放假三天,如何打发寂寞还真是个问题。探头窗外枝条儿纹丝不动,难得遇到了钓鱼的好天气,但要出钓也不一定能成行。这个日子钓友们保不准都忙,冒然约会人家一旦遭到婉拒,面子和心情都将遭受到打击,所以只有选择独钓近场可行。前些日子晨练的时候,曾遇见过一位老海鱼,打听近期“红海底”出鱼的状况,对方回答一潮能有二三斤的样子。为了证实此人说话的真实性,此后几天早晨我曾实地考察,虽然一大早不是出鱼的时段,但在笔者赶着回去上班之前,也曾见过零星的鱼苗被钓获。  相似文献   
8.
《武当》2008,(10):I0001-I0001
哈尔滨尚志公园西广场每天有百余人晨练太极拳,这就是哈尔滨太极拳协会第44晨练站。900平方米宽阔平坦的方形广场是适合集体练拳的好场所,十多年来有千余名拳友在这个站晨练普及、竞赛传统太极拳。由于这个站中老年练拳祛病延年的效果显著,加上44站在省市太极拳赛中成绩辉煌,成为全市200个太极拳站的楷模。站长刘德增虽然是知名动物学专家,省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9.
路迪民 《武当》2000,(10):44-45
在深圳荔枝公园晨练队伍中,有一位太极拳名师,以传授“杨班侯太极拳”著称。“班侯拳”的传授场地,还有香港的一些学员每周前来学拳,这在深圳大概是少见的。这位名师叫苏学文,1966年生于杨式、武式太极拳故乡——河北省永年县,现任河北省永年杨班侯太  相似文献   
10.
吕春亭 《中华武术》2005,(11):32-33
笔者常年与老年拳友在一起晨练太极拳之余,大家几乎从未间断地相互矫正动作外形,至今仍有说不完的话题。这使我深深感到太极拳的外形犹如雕刻艺术,需要经过精雕细刻才能成功。习练太极拳第一道关就是外形关,过不好外形关,将一套好的拳打成“歪拳”,不说拳不像拳,就连健身成效也会受到严重影响。要练好太极拳,人人都需要下一番苦功,首先雕琢好自己的外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