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通过对成都李雅轩杨氏太极拳的传人——陈龙骧、李敏弟的口述访谈的整理,我们了解到李雅轩太极拳发展过程中很多鲜为人知的史实.对于那些苦苦追求太极拳真谛的习练者来说,如何全面认识太极拳以及把握练好太极拳要遵循的路径,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太极拳体用全书》是杨澄甫太极拳最终定型稿,是杨澄甫最终亲自核定的著作。自从李雅轩先生在《太极拳体用全书》的例言前,眉批说有误之后,也有人提出《太极拳体用全书》多处有误,直至今日(还有拳友提出质疑)尤有如是说。诚然,《太极拳体用全书》并非完美无缺,由于当时历史条件所限,人工检字排版,拍照筹划不易,遗留下某些历史性误植和错误,但我们不能否定《太极拳体用全书》的整体准确性,作为杨式太极拳的圭臬,它是当之无愧的,是杨澄甫给我们留下的宝贵拳术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3.
丁水德 《武当》2008,(8):37-38
1917年,健侯师祖仙逝后,澄甫师爷秉承父志,南下授拳。从此,开创了杨式太极拳在江南广泛传播的新局面。师爷南下后,先后受聘于中央国术馆和浙江省国术馆,分别担任一等教习和教务长。此后,为追随师爷,杨氏弟子也纷纷南下。其中,涉足杭州的有杨少侯、牛春明、田绍轩、李雅轩、褚桂亭等人。  相似文献   
4.
翁心诚 《精武》2009,(9):18-19
近读《太极拳理传真》一著,觉其讲实话、真话、体验话。作者练数十年太极拳,曾得大师之指点,揣摩默识,十分认真,对太极训练持严谨、诚恳态度,充分认识其难不是畏葸不前,而是殚精竭虑,克服其阻,终于练出太极高层功夫。文中谈及跟随杨澄甫十几年、且具超常功夫的李雅轩先生在世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眼下练太极者有99%没有人道。  相似文献   
5.
翁心诚 《精武》2009,(10):58-58
一、老话重提近读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年1月新出版的《太极拳理传真》一书,作者为张义敬、张宏父子。张义敬先生练太极数十年,曾拜杨澄甫得意门生——太极大师李雅轩为师,并保存有李师关于训练的通信,其作品曾在重庆多版发行,也很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陈龙骧 《武当》2014,(10):33-34
先师雅轩公逝世已经三十八年了,今年是他老人家一百二十周年诞辰。回思往事,历历在目,先师音容宛然如昨。尝思我从先师习拳刚好八岁,龆龀之年,童稚无知;而今六十有六,早过耳顺之年。岁月如流,怎能不感慨系之?!当此先师一百二十周年诞辰之际,我想将我的一些感想写出来,与我的学生和拳友们共勉。  相似文献   
7.
《中华武术》2004,(7):27-27
李雅轩(1894—1976),杨氏太极拳名师。自幼喜武,从师杨澄甫,得其真传,并深研太极拳原理。1938年开始到成都传授杨氏太极拳,在四川近40年中,李雅轩培养出了整整一代太极拳人才,从学者不下万余人,成为杨氏太极拳在四川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8.
凌金溪  金昔文 《武当》2014,(8):53-54
太极拳名家李雅轩曾说过,想练就太极拳技术方面的功夫,除了强调要有真传,要向明师学到高质量的拳架之外,还得在理论上不断深入研究。说明只有不断地从实践到理论,再通过理论来指导实践,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因此,要想学好太极拳,必须摸准门道,科学习练。经多年习练,笔者悟得“三要”,即要有明师真传,要深究理论,要费苦功,三者缺一不可,才能真正练好太极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