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5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我国早期卓越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青年运动领导人杨贤江,主张以培养学生实科能力与劳动素养为要的健全人格为主旨,秉持教育与劳动相融合的职业教育本质观,提出涵育学生主体性,注重科学技能素养和劳动生活能力的培养,实施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和教材使用革新是职业教育有效实施的主要路径。启示当下的中国高职教育发展坚守涵育学生健全的主体性人格的培养主旨和坚守尊崇劳动、服务民生和社会发展的办学主旨及引入学科、融入生活、多育并举的教学主旨。  相似文献   
2.
教育在生活的需要中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当它走出“婴儿期”走进“少年期”,从原始社会迈入阶级社会之后,却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而逐渐异化。时代在呼唤教育的回归,变质的教育必将退出历史舞台,在更高程度上回归本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杨贤江对此作了深刻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教育思想主要内容的探究。揭示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教育思想对当今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启示;并对当今教育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反恩,力图解决教育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寻找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为教育发展提供历史借鉴,以期对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章小亮 《上海教育》2007,(9A):42-44
杨贤江——我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家的先驱,用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谱写了短暂一生教育事业的乐章。 《教育史ABc》《新教育大纲》——两部具有浓厚马克思主义色彩的教育著作,开创了中国教育界的新局面。 杨贤江首次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阐明了教育的本质,提出了对青年的“全人生指导”,不畏艰难,勇敢批判了当时流行的“教育万能”等非科学的观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20年代,杨贤江通过当时颇具影响的《学生杂志》进行青年问题指导,从实践中开创了中国心理教育。完整的健康规和“全人”现是他探索;心理教育的思想基础。他认为青年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习、交友、择业、健康等方面,指导青年解决这些问题是学校教育的责任,青年指导工作应纳入学校教育工作议程。  相似文献   
6.
教育制度的发展有着漫长的过程,一旦教育制度与当时的社会、阶级不相符合的时候,必定会发生一定的转变,必定会产生一定的创新。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杨贤江对此作出了深刻的论述,有益于当代教育理论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杨贤江同志是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和杰出的青年运动领导人。“全人生的指导”教育思想是他青年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一方面从社会需要出发,指出教育应当为国家培养出“适用的、有实力的人才”,另一方面,详细地对青年问题进行认真研究,特别从青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主张对青年全面关怀,提出了“全人生的指导”教育思想,使青年具有正常的人生,过圆满的生活,本文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教育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具体地对青年的求学、交友、择业、恋爱、健康以及处世、兴趣、爱好等进行全面的关心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杨晓 《教育学报》2012,(5):112-117
日本学者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是否对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产生过影响,是迄今学术界尚未深入探讨的一个课题。通过考察杨贤江流亡日本期间完成的著作《新教育大纲》,发现其中有关"教育史以社会发展形态为分期"的框架,源于日本《劳农露西亚教育研究》一书,杨贤江将此作为一种分析方法,贯穿于《新教育大纲》始终。杨贤江正是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思想基础,间接接受了日本学者苏俄新教育研究的影响,成为在中国系统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史观贡献最为突出、地位最为重要的教育家。这从客观上折射出日本苏俄新教育研究对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这里,主要对中国现代教育家作一些分析。《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1985年版列出现代教育家名单,除去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和文学活动以外,总共是10位教育家(杨贤江、张伯苓、陶行知、黄炎培、晏阳初、梁淑溟、陈鹤琴、孟实初、杨秀峰、成仿吾)。其中,9位从事过中小学教  相似文献   
10.
杨贤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革命家,是共产党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先驱,他创立的"全人生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下的产物,也是针对当时国情提出的重要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