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2篇
科学研究   21篇
体育   10篇
文化理论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清饮具有养血和营,清热解毒之功。温清饮加味治疗寻常性银屑病76例,总有效率90.8%。治疗期间病人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较好。其中以进行期血热型、皮损为点滴状、病程短者,疗效最佳,且治愈后复发的间隔时间延长,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夏季很多宝宝容易长痱子,这时,妈妈不妨给他试一试中医推荐的"三豆汤",即用绿豆、红豆、黑豆各10克,加水600毫升,小火煎熬成300毫升,然后,让宝宝连豆带汤吃下即可。此汤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利湿的功效。如果从入夏开始服用,孩子会很少生痱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清热解毒口服液的制备工艺方法,并建立该口服液的质量研究方法,并对其含量进行测定。方法:本实验采用澄清吸附沉淀和醇沉法两种方法相结合来制备清热解毒口服液,并将该方法用于清热解毒口服液的生产,同时我们通过对清热解毒口服液进行留样观察来对其质量跟踪考查。结果:本实验的含量测定结果符合中国药典的规定,留样观察其品质稳定可靠。结论:本实验的制备工艺可行,易操作,能够应用于该制剂的生产,质量考察方法可靠,制剂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清热解毒口服液的复合酶澄清工艺进行研究。最佳的工艺为pH4.5、作用时间60分钟、温度45摄氏度。本方法可靠、简单,可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5.
HPLC测定清热解毒口服液中绿原酸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高校液相测定了清热解毒口服液中绿原酸的含量,固定相为USA Agilent ZORBAXSB—C18柱(5μm,4.6mm×150mm),甲醇-水-冰醋酸-三乙胺(15:85:1:0.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6nm;绿原酸在5.6~110.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绿原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9.46%,RSD为0.91%(n=6);此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清热解毒口服液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正投资要点:1、清热解毒类中成药1月份增速明显。2、行业仍处于高速成长期。冬春交替,流感进入高发季节。江苏、浙江、山东、广州等省份,14年流感的发病率明显比往年要高。1月份,我们调研了江苏某市清热解毒类中成药销售情况:热毒宁单月销售额897.3万,同比增长  相似文献   
7.
升麻为毛莨科植物升麻的根茎。别名绿升麻、鸡骨升麻。多年生草本,高1~2米。根茎为不规则块状,多分枝,呈结节状,有洞状茎痕,表面黑褐色,直径2~4厘米,须根多而细。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西、陕西、四川、青海等省。  相似文献   
8.
居住在偏僻小村里的小夫妻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并给她俩起名叫“金花”和“银花”。长大后,金花银花闲时自习医书和上山采药。一年初夏,村子里流行一种不知名的怪病。患病者无一例外地发热,高热不退,浑身上下泛起红斑或丘疹。病后不久即卧床不起,神昏谵语,随即命丧黄泉。村里的郎中均束手无策,全村人似乎只有等死了。  相似文献   
9.
生活中每个人都经历过嘴上.起泡、牙龈出血或者喉咙疼痛、大便干燥等病症,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说自己“上火”了。身边的人会建议你少吃煎炸、辛辣的食物,多吃苦瓜等清凉“去火”的蔬菜、瓜果;如果严重,可能还会劝你吃牛黄解毒片之类的清热解毒的中药来降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清热解毒法治疗50例玫瑰糠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玫瑰糠疹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50例和西药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方剂清热解毒汤温热口服;对照组以西药治疗,用开瑞坦片10 mg/次,1次/d,口服;维生素C片100 mg/次,3次/d,口服。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70%,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清热解毒法治疗玫瑰糠疹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