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9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134篇
综合类   4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排球新规则对中国男排技战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对不同规则下中国男排与世界强队之间比赛的一攻体系和防反体系的技术统计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中国男排其快速多变的技战术打法受制约的局面没有得到改变.排球规则的改变并没有拉近中国男排与欧美球队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甚至有逐渐加大的趋势.新规则下的排球运动,有利于以简约纵深战术打法的欧美球队.  相似文献   
2.
我国体育学院男排运动员攻击性心理的量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要采用心理问卷法,探讨了不同级别男排队员,以及不同位置、主力与非主力队员的攻击性差异;并利用睾酮指标探讨了不同级别男排队员攻击性强弱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级别运动员在攻击性强弱及指向上存在差异,不同位置队员、主力与非主力队员在攻击性指向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从技术和身体条件两方面对我国男排大力跳发球速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力跳发球技术的熟练程度与运动员身体的充实度是影响我国男排发球速度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建议:我国男排的发球技术要形成稳定的动力定型;选择行之有效的力量训练方法,增进肌肉体积、提高肌肉力量;配合营养补剂增加运动员的身体充实度。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欧亚男排实力失衡现状的思考,以及对缩小欧亚男排实力差距的合理有效途径的探讨,从奥林匹克公平竞争精神出发,提出规则修改的几个具体设想.旨在通过所提出的对策,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缩小欧亚男排差距,促进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参加1998年2~4月冬训的8支青年男排的训练课的评估与分析,指出了存在的不足,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男排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实验及对比方法,对男排运动员的心血管机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男排运动员安静时心脏具有较大的储备能力,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血压等均较高,运动后,心血管机能对运动负荷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每搏血量和心脏指数可作为评判排球运动员无氧酵解能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李博 《体育世界》2008,(8):71-73
通过对2006年世界男排联赛中中国男排与世界男排强队的进攻技战术及相关因素的比较,分析中国男排与世界男排强队在诸方面的差距,寻求原因及对策,以进一步提升中国男排在国际排坛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8.
我国青年男排肩负着向国家男排输送优秀运动员的任务,而运动损伤却时常困扰着他们,制约其训练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探索我国青年男排运动员损伤易发部位的规律,进而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有效减少损伤对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消极影响,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对参加2008年5月全国青年男排队集训的我国8支重点青年男排队96名运动员年龄、身高、体重及克托莱指数特征进行分析,为我国男排后备队伍选材及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男子排球队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着传统的"五一"配备,近年来在国际比赛中战绩不尽如人意.经查阅相关资料和分析论证认为:我国男排进攻战术运用简单、陈旧、无特点,与世界强队对抗无优势可言;我国男排成绩要想突破,尤其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打出好的名次,就必须更新传统理念,有创新技战术运用;改阵容配备为"四二"配备,有利于我国男排进攻体系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