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50篇
科学研究   14篇
体育   596篇
综合类   34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锋 《小学生作文》2020,(1):105-107
球台前,有两个同学正在打乒乓球——球忽左忽右、忽长忽短,蓝衣选手稳扎稳打,趁对方不注意改打下旋球。那球旋转快、力量大,自然让对方接成了高飞球。蓝衣选手像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扣过去。对方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被“秒杀”了!这个蓝衣选手不是别人——正是被大家公认为乒乓球高手的我!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直拍长胶打法,从高校高水平乒乓队实例出发,论述了直拍长胶倒板打法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即发球、接发球、挡球、磕球、拱球、攻球、搓球、挤球与撇、削球、杀高球、直拍横打以及身体和心理素质训练。  相似文献   
3.
直拍进攻型打法曾经是我国乒坛的主流打法,由于缺乏创新,在近10多年一直不太景气.但是,直拍进攻型打法有其特定的优势,具有很强的抗争能力,只要创新技术、加强实力,就能登上世界乒坛的最高峰;诚然,它自身的确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加上11分赛制和无遮挡发球的实行,必定会给这种打法带来一些影响(正负双方面).因此,在新形势下对直拍进攻型打法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剖析和探讨,成为我国乒坛亟待解决的课题.通过对世界优秀男子直拍进攻型打法选手的技战术进行统计与分析,并走访乒乓界权威人士和有关专家,对新规则带来的一些问题和该打法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直拍进攻型打法的技术水平提供科学理论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发球是唯一不受对方干扰和牵制的主动性技术,而利用发球的主动权,为抢攻创造上手的机会,则是体现积极主动的战术组合。因此,发球抢攻历来是进攻型打法赖以赢得主动,打开局面的主要得分手段。每个选手都会根据自身打法的特点和能力,设计出符合自己实际的发球抢攻套路。格氏作为反手能力出众的选手,在发球抢攻的套路组合设计中,理所当然地将反手抢攻放在最为显著的位置上,以求扬长避短,先发制人。  相似文献   
5.
韩严 《乒乓世界》2004,(5):57-57
乒乓球的技战术在不断发展,规则的三次重大修改更为其注入了加速剂,令欧洲选手固有的某些技术优势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希腊的格林卡就是一例,其反手不仅杀伤力大,而且能够连续组织反手进攻,甚至在中远台对拉,他应该是优秀选手中为数不多的以反手作为主要火力点的人。去年第47届巴黎世乒赛中,刘国正对阵科贝尔,王励勤对阵施拉格,以及格林卡冲入四强,都明确地传递出这样一个信号——中国选手的反手在与欧洲同级对手相持中不占上风,显得比较被动,当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时,只有勉强侧身,经常导致自己的正手位暴露出大空档,甚至被对方凶猛的前冲力“冲死”,中国选手改进自身的反手技术环节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四种典型落点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乒乓球比赛中,人们多对速度、旋转、力量较为重视,毫无疑问,上述要素的确是取胜的主要手段,但不可不论的是,好的击球落点有时会起到画龙点睛、甚至四两拔千斤的作用。我们时常会听到称赞某个高水平徒手落点打得好时,用一个“巧”字来形容。离开了落点这人不可或缺的因素,要把球打得“巧”几乎无从谈起。今天,借这个机会同广大乒乓球爱好者聊一聊“落点”这个题目,但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更希望同好们可以举一反三。  相似文献   
7.
闫森与“拼”字特别有缘。打法上,直握球拍的他必须力拼前三板;记者形容闫森打球时爱说他是“拼命三郎”。预测世乒赛,闫森说,单打、男双、混双,哪一项都得去拼! 参加世乒赛的队员中,闫森的年龄最大,也许是年龄和阅历的缘故,闫森对比赛看得比较清楚,也更理解拼的意义。这方面,同为老将,又都是直拍打法的他与刘国梁有许多共同语言。训练中间,或是结束,两个人喜欢凑到一起琢磨球技,较量高下,有时候打个“五分球”或比试一下发球。  相似文献   
8.
曾经有一位中国人.他打球潇洒自如.对乒乓球有着独特的感觉。作为直板选手.他那大刀阔斧的正手进攻.以及绝无仅有的反手攻球征服了世界乒坛.他就是连续三届获得世乒赛单打冠军的庄则栋。  相似文献   
9.
《乒乓世界》2002,(12):5-5
记得韩国公开赛和卡普杯的时候,施拉格和刘国正都拉住波尔的反手,让其侧不了身,取得了比赛的主动,~度让笔者觉得“大拉”的力量型打法较“小拉”的速度型还是有~定优势。时隔一两个月后的世界杯,渡尔非常有针对性地克服了这个问题,反手还原极快,直接用反撕或反拉而不勉强侧身,赢得了对抗相持中的主动,效果可以说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0.
利用重心上升的力量向前上方挥拍反手起下旋球时,为了使拉球具有一定的威胁,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挥拍的同时,两腿蹬地,将身体重心迅速上提;要利用好腹肌、背肌的力量,将爆发力充分释放。在击球时,腿部从弯曲状态迅速伸直,重心在上升的过程产生了足够大的前冲力,此时顺势向前上方挥拍可以使动作更加干脆有力,增加反手拉球的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