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止     
1919年,弘一法师给好友夏丏尊写了一幅字:"知止"。题款是:"己末八月,书贻丏尊居士。大慈定慧弘一释演音。"彼时,他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已一年零一个月了。"知止"虽寥寥二字,却蕴含着无限的深意与禅机。禅门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相似文献   
2.
题云师山房     
  相似文献   
3.
2018年7月6日,在美国举行的好莱坞洛杉矶电影节上,来自中国蓝海集团与中版昆仑传媒制作的纪录片《禅门七日》获得最佳纪录片奖.该片是为数不多的在美国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纪录片,也是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和智慧的影视作品被西方主流社会的一次认可.一时间,《禅门七日》获奖的消息被200多家国际媒体报道,其中包括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彭博电视台、欧洲新闻台、美联社、彭博社、全美广播公司(NBC)、美国福克斯广播公司(Fox)、美国广播公司(ABC).  相似文献   
4.
7-9世纪末,新罗与唐佛教交流频繁.7世纪初入唐求法的新罗僧侣,参与玄奘法师领衔的佛经翻译,对佛教宗派的发展、教义的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8-9世纪来华的新罗僧侣,有些将唐朝作为中转站,前往印度求法取经,有些跟随中国名僧大德研习经论,学成返回新罗,对形成新罗九山禅门奠定了基础.新罗僧侣入唐求法,实现了自己佛教人生的最高理想,为佛教在东亚的传播、唐与新罗佛教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也说南怀瑾     
盖世才 《武当》2010,(2):43-43
南先生的禅 先生于禅宗用功最久,体会最深,且有明师指教,非从纸上得来(这一点很重要,修证不是哲理玄言,可以空谈,任意发挥。修证是科学的,活的,真实的,必须要有有经验的老师去指导,仅凭看书是不行的,这与作学问大不相同。)故而先生虽然“什么都卖”(先生自嘲),但以“禅门货色”为最佳,如《习禅录影》中指示学人心性那句“一部大般若经,  相似文献   
6.
在佛教寺院丛林中经常定期或不定期地结合一些活动,举行有组织的茶会或茶宴(筵)。这些活动均有规范的仪式,在许多寺院丛林的清规中都有记载。同时,作为这类茶事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或不可缺少的礼仪,就是必须以"茶榜"、"茶状"等形式进行告示,并执礼延请某些特定的用茶对象。研究"茶榜"与"茶状"的相关礼仪规制及其文体形式和内容,有助于佛教史、禅文化史及茶文化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睡仙功     
一、简介 佛家以“坐功”见长,少数高僧大德,可以数十年不卧倒在床上,称之“不倒单”(俗称不倒丹有误)。在“未到地定”以前,可以一坐数小时、数天,“未到地定”以后,可以一坐数天甚至数十天。昔日,禅门大德虚云老和尚在泰国化缘,一坐十几天,轰动泰国。其高足沩仰宗祖师宣化上人一坐少则几天,长则数十天不动。  相似文献   
8.
祁美娟 《精武》2006,(12):32-33
少林之拳式,以五拳为最著,即龙拳、虎拳、豹拳、蛇拳、鹤拳。此五拳者,各有其妙用。虎拳练骨,豹拳练力,蛇拳练气,鹤拳练精,龙拳练神,精而习之,不难有龙行虎奔之效,而且获祛病延年之益。综五拳之手法,共一百七十三手,依少林技击术功夫之次第,须与一切普通运气使力,及各种马步手法等,俱习之娴熟,而后始可练习五拳术。至五拳之次第,以虎豹为先,蛇次之,鹤又次之,龙拳则最后,盖以龙拳之使运,全用气功为、王,周身夭矫如游龙之行空,所谓骨节通灵身心手足,均一气贯串,上下相印,然非数年功夫不易到此境界。据少林师法巨子所传授,谓少林自明季以后,已由释宗而与道术相参贯,即如五拳之气功,其中已十分之九系道家修养功夫,可谓释道合并之征矣。  相似文献   
9.
禅门心法──也谈《西游记》的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游记》的主题研究众说纷纭,而宗教主题说是最重要的一种。本文认为,《西游记》的主题是佛教的“禅门心法”。并且详细辨析了作品中与之有关的释与儒道的关系、反佛教的现象、个性解放的倾向以及主题的多义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空空之音     
弘毅 《健身科学》2010,(6):29-29
香严智闲禅师很聪明,在百丈怀海的门下时经常是问一答十,问十答百,只是回答的大都是前人所言,是经书上的东西。尽管他也有时会一语中的,但总是不能彻悟禅门真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