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3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44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0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讲(一)云手练法提示:并步站立~开步举臂~马步双按~右弓步按~向左云手~并步采按~向右云转。1.并步站立两脚并拢,身体直立;头正,虚领顶劲;立项,松肩沉肘,周身放松,意念集中(图1)。2.开步举臂提起左脚向左平行开步,与肩同宽;随之,两手慢慢前平举,与肩同宽、同高,两掌心向下,掌指向前,眼看前方(图2、3)。3.马步双按身法不变,两腿屈膝下蹲,两膝关节沿脚尖方向屈蹲,使裆部开圆;同时,两臂屈肘,两手向下按至腹前,掌心向下,掌指向前,成马步双按式。(图4)4.右弓步按身体右转,步型不变,右手顺缠向内向上再向右划弧云转至右侧前方,掌心向内,掌…  相似文献   
2.
3.
一朋友说我最近在朋友圈发的都是些什么东西啊,这段时间不知为何,有些许感伤,总抑制不住地想要谈人生,谈理想,人生理想一向都是空洞的,谈得再多都是空洞,不谈则略显空虚。可能是我在别人面前未曾如此赤裸裸地多愁善感过,与别人交谈说的尽是些不正经的话,大概是不正经惯了,所以总想  相似文献   
4.
1、身体向左转,右腿变逆缠,弓膝塌劲;左脚向左后方落步,屈膝成马步,变顺缠。同时左手顺缠向下转至面前,变逆缠转至腹前,掌心向内贴于腹部,右手向上转至左前臂上侧,逆缠向前转出,臂成弧形,掌心向下,掌指斜向前,眼看右前方(图276、277)。  相似文献   
5.
一次力竭性离心运动对大鼠肱三头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骨骼肌损伤形态学研究是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发生机制探索的基础。采用实验法,观察离心运动对大鼠肱三头肌超微结构影响的规律。结果显示:离心运动损伤模型可导致大鼠肱三头肌出现较典型的超微结构病理学改变,且线粒体、细胞核结构的变化同肌节改变或Z线流等结构改变一样,帮助界定骨骼肌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6.
大腿后群肌肉由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三条肌肉构成,这三条肌肉合称为股后肌群。大量的体育科学研究证明,传统的训练方法可以使股前肌群比股后肌群力量得到更大的提高。人体的股后肌群是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其力量应当提高到股前肌群力量的80%~100%,为了防止受伤,至少应把股后肌群力量提高到股前肌群力量的75%~85%。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的股后肌群力量较差,这不但不利于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而且还极易造成伤害事故。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有限的器材条件下,  相似文献   
7.
胭绳肌是大腿后侧半腱、半膜肌、股二头肌的总称。在武术套路,散打及一些跑跳项目中,胭绳肌的损伤为数不少,多发生于压腿,套路中的连续动作,特别是360&;#176;,720&;#176;转接体劈又及散打中的踢腿及跑跳,一旦发生,常影响运动员的摆腿,劈叉,压腿跑、跳以至于影响训练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游泳》2012,(4):55-55
肩部损伤 发病率:高 影响度:大 主要损伤有肩袖炎、肱三头肌长头肌腱炎等。多见于肩部活动范围大的蝶泳、仰泳、自由泳项目,以自由泳为最常见。不正确的抱水技术和小肌肉群力量的欠缺,加之疲劳的积累,易产生所谓的“游泳肩”。对于每天要进行上万米训练的运动员来说,肩部损伤无疑像带上了一副枷锁,有时会因此造成技术特点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游泳》2012,(4):55
肩部损伤发病率:高影响度:大主要损伤有肩袖炎、肱三头肌长头肌腱炎等。多见于肩部活动范围大的蝶泳、仰泳、自由泳项目,以自由泳为最常见。不正确的抱水技术和小肌肉群力量的欠缺,加之疲劳的积累,易产生所谓的"游泳肩"。对于每天要进行上万米训练的运动员来说,肩部损伤无疑像带上了一副枷锁,有时会因此造成技术特点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天的时间,每天10:00到15:00随机抽查,测量本校1000名大学生(男女生各500人)左右侧肱动脉血压的差异性;测量江苏省徐州市醒狮居民小区居民500名(男女各250人),年龄在20至69岁之间,探究血压与年龄和性别之间的关系。在大学生组中,将测量所得的结果通过χ2检验,u检验,其p值均大于0.05;典型相关分析检验中,相关系数约为1,说明大学生左右肱动脉血压无显著差异。在居民组中,运用matlab 7.0对数据进行拟合,结果显示随年龄的增长,舒张压、收缩压均逐渐升高,且收缩压的增长要大于舒张压的增长,男性的脉压整体高于女性,大约在45岁之后,双方差异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