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体育   17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乔梖 《收藏》2012,(8):118-129
尽管全球五大艺博会充满了成熟的味道,但是,他们无法阻挡市场的切换。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艺博会重心逐渐向亚太地区倾斜,东京、迪拜、香港、新加坡成为新的市场热点。这些后起之秀锐气十足,在策展、创意以及组织等方面,都表现出了野心,比如说创办于2003年的伦敦弗瑞兹(Frieze)艺博会一度令巴黎国际现代艺术博览会(FIAC)举步维艰,而迪拜艺博会仅仅在创办5年之后,即跻身全球顶尖博览会之列。  相似文献   
2.
钱志坚 《收藏》2013,(10):164-167
以商业交易为主要目的的艺术博览会,在过去十多年中不断蔓延和壮大,如今在世界当代艺术中充当了逐渐吃重的角色。它的商业性虽然明确,但不像艺术拍卖会那样弥漫着令人窒息的财富拼搏的血腥味,也不像分散的画廊那样让人疲于奔波;它对艺术现状和趋势的展示虽然不如双年展及时和主动,但至少让收藏家、批评家、艺术家、策展人和艺术机构的研究者和学生集中了解并把握到艺术与市场在当下互动的脉搏。成功的艺博会给予各方受益的机会是其他艺术活动的模式所不能取代的,其诱惑力也因此引来了这个行业中利益  相似文献   
3.
拍卖公司纷纷转向线上,与此同时,不少艺博会也瞄准线上。对于艺术品交易而言,春暖花开的时节,原本是各大艺博会陆续启幕的“黄金时期”。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这个春天要想寻找艺博会的“春意盎然”,还得借助互联网近段时间以来,因为原定的线下展览计划被取消,线上艺博会开始变得流行。不少画廊纷纷“触网”,登上电商平台,甚至连画廊主也亲自出马,摇身一变成了“直播带货王”  相似文献   
4.
《收藏》2012,(04X):86-87
【正】一场艺术博览会的热潮正在卷全球。艺博会将如何改变世界?这一问题引发了政治、经济与文化界的广泛关注。对于期待走向国际化的中国艺术圈以及藏家来说,了解全球艺博会,也已从一个新鲜的话题变为必须直面的问题。本刊精心挑选了一些至关重要的艺博会,描轮廓其特点,让读者用最简单的方式感受艺术市场的全球脉动。  相似文献   
5.
张静 《收藏》2012,(8):106-111
艺术博览会不仅是艺术家们展示作品的绝佳平台,更成为收藏家们的盛宴。高规格(?)品质的艺术博览会吸引了大量顶级的收藏家,而收藏家们也愿意通过艺博会了解全球艺术品的最新动力(?)接触到世界级的艺术品,并与世界艺术圈里有声望的人们交谈。当世界第一个艺术博览会于1967年在德国科隆问世后,在短短30多年时间里,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群起仿效。如今各类艺术博览会层出不穷,那么,作为全球顶尖的艺博会的特色究竟是怎么样的呢?中国藏家走向全球艺术市场,先从"世界(?)艺博会"开始。  相似文献   
6.
钱志坚 《收藏》2013,(8):98-101
纽约的三月总是当代艺术市场最为繁忙的季节,绝大多数的艺术博览会和画廊的重头展览都集中在一周左右的时间,来自美国各地、欧洲、拉美、澳洲和亚洲国家的艺术品商人、收藏家、博物馆和独立的策划人、艺术家、批评家、艺术界的学者和学生,当然还有不少影视歌名流,都会在这个时段云集于纽约。  相似文献   
7.
德国科隆展览公司每年举办两场世界历史上最悠久的艺术展会,即科隆国际艺博会与科隆精品艺术古董展。从古董到近现代顶尖艺术,两场艺术活动分别承载了不同的艺术类别,相互联合增效。作为该展会唯一受邀的巾国媒体,本刊社长杨敏女士特别会见了展会总监  相似文献   
8.
《收藏》2012,(8):Art+Auction
本文为《艺术+拍卖》(Art+Auction)的系列报道之一,邀请了艺术市场的重量级玩家谈谈他们对未来艺术市场的看法。如今一说到财经方面的问题,"不确定"这个词总是隔三差五地冒出来。考虑到这一点,当看到参与讨论的市场专家就某些问题可以达成共识时,我们是很惊讶的,更让我们意外的是他们异口同声地表达了一种总体上乐观的判断。在接下来我们将看到的访谈中,信心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态度。只要手里有顶级的货品,拍卖专家和私营交易商就能找到突破几乎没有上限的售价纪录的机会。画廊主认为激情的源泉在于调配各方势力,为交易商和他们的优质客户提供坚实可靠的舞台对其他人来说,从中东和东南亚,到数字领域和刚刚萌芽的艺术基金产业,新兴的领域带来新的机会。总结一位资深人士的话说,可能我们这些参与艺术市场的人天性就是乐观的。当然,一些警惕的声音也需要引起注意。南欧政府为了征收高昂的奢侈品税,哪怕扼杀艺术交易一或者导致其转至地下——也在所不惜。中国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上,他们的市场要想继续增长,从业人员需要有更高的专业水准。此外,不止一位专家表示现在的艺博会太多了。综合来看,这些来自不同角落的声音共同构建出了艺术界的两个共在的平面在前景是那些受到关注的大事,爱好者买下自己喜欢的艺术品,投资客在追求最好的藏品的同时会把风险控制到最小。在背景是在更广泛领域内活跃着的其他玩家,他们更多地不是向上伸展,而是把艺术世界向周边扩张,用新的方式拉拢新的观众。两个群体都对目前的处境颇为满意。  相似文献   
9.
《收藏》2012,(10):71
@雅昌拍卖收藏:【声音】程昕东:我们的关税这么高,怎么可能能够吸引国际上好的画廊来参加呢?哪怕是降低了6%,毕竟全部加起来还是24%的各种税收,香港是零,台湾五点五,新加坡是七。我们并没有拥有一个真正的收藏群体,也没有一个自觉的消费文化艺术的一个阶层。量不够多,怎能支持一个艺博会的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晶 《收藏》2012,(16):54-57
数据显示,201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市场总成交额无论较2011年春拍,还是2011年秋拍,都下跌了34%,而与此同时,继"中艺博""艺术北京"之后,Art HK华丽收场,骄人的成交业绩令内地艺博会艳羡。Art HK走了,"上海当代"来了——2012第六届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即将于9月举行,那么,在这一时段里,"上海当代"会带给我们什么呢?本刊特别采访了该博览会的艺术总监马西姆·托里贾尼(Massimo Torrigian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