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598篇
科学研究   25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34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6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广告的文化品位是指电视广告所包含的思想性、形象性和观众的认同感。要提高电视广告的文化品位,首先要提高它的思想性。电视广告的思想性,是指电视广告所包含的思想倾向、生活哲理、伦理道德等。无论是公益广告还是商业广告只有具备深刻的思想内涵,才能产生较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也才能为更多的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2.
在建设网络音频新阵地的过程中,地方媒体应发挥在地性优势,深入洞察用户的场景需求,通过高质量的议程设置,激活用户参与公共事务和公共话题的兴趣,在深度融合传播中塑造城市声音景观生态,发挥主流媒体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赵建国 《新闻界》2006,(3):120-121
晚清以来,随着报业的发展与报人职业意识的增强,在报业发达的天津、上海、北京、广州、武汉等地,报业同业组织纷纷建立,表明大多数报人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认同感日益增强,向新闻职业化方向迈出关键一步。既往研究对报业同业组织关注较少,且多有谬误与矛盾之处,近代报业同业组织究  相似文献   
4.
董丹 《辽宁教育》2018,(1):22-25
梁启超曾言:"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历史是人类群体的记忆。有了相同的记忆,个体便对群体产生认同,人类创造的文化由此世代相传,它对于加强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重要的作用。2017年秋季经过反复打磨、精雕细琢的人教版部编历史教材(以下简称部编教材或新教材)在全国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5.
在初任培训中,应当按照参训学员的心理发展特点,设计符合青年心理发展的课程;引导学员在青年期的个性发展,使其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引入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员的自我认同感。  相似文献   
6.
韦耀阳  项娜  王丽 《教书育人》2011,(18):40-42
一教师职业认同概述近十年来,所有有关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中,教师职业认同的概念定义都不尽相同,或者是根本没有定义。但是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教师职业认同是一个个体和职业两方面综合的过  相似文献   
7.
祝传鹏 《青年记者》2016,(11):124-125
随着对优秀生源和优秀师资的争夺以及学校发展压力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地方高校开始重视自身形象的塑造和传播.良好的高校形象不仅是吸引优秀人才和生源的重要前提,也是赢得社会肯定和信任、提高学校影响力的基础,更是师生校友产生认同感和凝聚力的保证,是高校综合素质和实力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论校企文化互动的教育价值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尽管两者在内容、形式及其特点上具有相异性,但就对人的关注、人的素质发展与组织既定目标实现的联系上又有一定的相通性。为此,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对高职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职中生具有以下明显特点: ①一部分学生入学成绩处于中等或偏下水平;②因拥有一定的专业特长,故在心理上有着强热的社会认同感;③因接受的是职业教育而存在着一定的自卑心理。生活上我行我素,情绪易大起大落;④自我管理能力较强,独立意识明显;⑤因升学压力较低且兴趣爱好广泛。故班级缺乏凝聚力;⑥与社会接触较多。拥有较强的社交能力。但也易感染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有生命力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是以学生的认同感为前提的。当前高中学生思想活跃,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有可能在课堂上被学生提出,直面这些问题并以正确的思想引导,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认同感,从而实现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