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2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米-24“母鹿” 简介提起米-24,人们一定会想起电影“第一滴血”中那种威风凛凛的直升机。米-24是苏联米里设计局(现米里莫斯科直升机股份公司)设计的第一种专用武装直升机;绰号“母鹿”。米-24短翼下的武器挂架可挂载各种武器,主要任务是为己方坦克部队开辟前进通道,清除防空火力和各种障碍,压制空降区敌人的先头部队。  相似文献   
2.
图画故事     
高飞 《航空模型》2009,(9):39-39
米格-9是苏联米高扬一格列维奇设计局(米格设计局)研制的一种单座双发喷气式战斗机。该机是苏联第一种实用型喷气式战斗机,也是中国空军装备的第一种喷气式战斗机,在世界和中国航空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全副武装     
Yak-130是俄罗斯雅克福列夫设计局研制的双座双发教练/攻击机。1996年原型机首次试飞。该机可执行飞行训练、空对空作战、对地/海攻击多种任务。驾驶员座舱配有3个多功能彩色液晶显示屏和头盔目标指示系统。图为Yak-130的1:8像真模型,翼展1200mm、机长1500mm、起飞重量3800g,曹参加JETWORLD MASTERS 2013涡喷模型大师赛。  相似文献   
4.
《航空模型》2014,(10):60-61
当雅克-38还在研制时,雅克福列夫设计局就认识到该机在速度、航程、载弹量和火控系统上都无法令人满意。于是该局从1975年起开始了新一代垂直起降战斗机雅克-41的研制工作。1977年11月,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正式批准研制超声速垂直起降战斗机以取代雅克-38。1978年,雅克福列夫设计局开始设计稚克-41战斗截击机和雅克-41UT双座教练机。  相似文献   
5.
刘杰 《航空模型》2011,(5):36-39
机型简介 大名鼎鼎的米格-15战斗机由苏联米高扬-格列维奇飞机设计局设计。是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的代表机型。据统计,米格-15战斗机及其备种改型总产置超过16500架.是苏联制造数量最大的喷气式飞机。北约给它取的绰号是“柴捆(Fagot)”。  相似文献   
6.
高飞 《航空模型》2011,(6):72-73
T-50验证机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空军就开始研究用于取代米格-29和苏-27的新一代战斗机方案,由此产生了苏霍伊设计局的苏-47和米高扬设计局的米格-1.44验证机。尽管这两种验证机都制成样机并试飞成功,但始终未得到俄罗斯空军的订货。  相似文献   
7.
总被传言和预测包围的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计划终于有了切实的进展。据俄罗斯《独立报》3月9日报道,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下属企业负责人透露,他们已开始着手制造第五代多用途战斗机的首架样机,这种新式战机将用来取代俄空军现役的米格-29和苏-27战斗机,并将投入国际市场,力争与美国的F-35联合战斗机一争高下。  相似文献   
8.
高飞 《航空模型》2020,(4):44-45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政府就计划研制机载反舰导弹武器系统,这就是米格设计局与图波列夫设计局的K-10远程反舰巡航导弹系统。其中米格设计局负责反舰巡航导弹和制导系统,图波列夫设计局负责图-16K-10运载机。该系统旨在摧毁排水量超过10000吨的水面目标,机载火控系统目标搜索范围约400千米。K-10系统的研制要求是摧毁1600-2000千米范围内的地面和水面目标。其中运载机必须在180-250干鄉巨离外发现目标。  相似文献   
9.
高飞 《航空模型》2011,(5):72-73
当米格-31在20世纪80年代初服役后,苏联国土防空就要求米格设计局研制该机的深度改进型。1983年,米格设计局正式启动了米格-31M的研制,内部代号为“项目05”。  相似文献   
10.
苏-15战斗机是苏霍伊设计局在上世纪60年代专为苏联防空军设计的截击机。在苏联防空军最鼎盛时期拥有的2600余架截击/战斗机中,苏-15的装备数量达到了850~900架之多,约占防空军战斗机部队总装备数字的1/3左右。其在防空军装备中的主力地位一直持续到80年代初。苏-15在铁幕重重的苏联时期带有很强的神秘色彩,其生产总数虽然有约1400余架,但却从未出口到任何国家,甚至从未随苏军部队派驻到国外基地。而这一神秘的飞机,却因为两次痛击民航机的“战绩”而成为苏联防空战斗机中最特别的机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