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0篇
教育   75篇
科学研究   27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3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素描课中,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石膏几何体、成组结构静物的临摹和写生训练后,已初步掌握了一些构图、轮廓、大体色调和结构造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第二个学期,便进入了一个要表现物体立体感、空间感、重量感和质感的较难的教学阶段。要想突破这个阶段,使学生的静物素描能力有一个显著的提高,就需要对物象的生动性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为什么客观世界存在的各种物质是具体的和真实的,自然的和生动的呢?这是因为千姿百态的物体,它们能以各自的特性来影响人们的视觉和感受,反应出它们各不相同的立体感、空间感、重量感和质感的缘故。只有透彻…  相似文献   
2.
书籍设计中材料的触觉质感和视觉质感的完美结合是书籍审美的重点。随着书籍在形态上的进步创新,以及书籍审美意识的提高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在视触觉上深入探讨书籍之美将变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音乐世界》2012,(6):138-139
本期Easy新开BeautyStar专栏,为爱美的女孩介绍大明星们的化妆&护肤秘诀!让你深度了解明星们的扮靓小诀窍,一起携手成为强大的美丽战士吧!  相似文献   
4.
在电视专题片中,细节的运用至关重要.真实生动的细节对于刻画人物、表现主题,都起到了事半功倍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一部优秀的电视专题中.会有多个鲜活而又充满生活质感的细节,推动着事物深入地发展。同时这些细节也是专题片中的闪光之点、动情之处,能够深深地吸引观众感染观众.而对于专题片的编导来说,细节也是最难把握与表现的。  相似文献   
5.
《网球天地》2014,(4):46-47
宝曼兰朵金饰以其先锋原创性、十足的现代感和适宜佩戴度在品牌所有产品中始终保持着需求度逐年递增的态势。凭借设计师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意大利珠宝工匠传统精湛的手工技巧,创造出这—款质感迥异的金饰,最大限度将金属这种不容易改变质感和观感的材质以更具创意的形态呈现,非同寻常的三维立体处理,令金饰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6.
舒姝 《文化交流》2014,(8):58-60
踽踽而行的陈寅恪,“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其为人治学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曾是中国一代学者的人格理想。可是,当年他欲立墓西湖山林间时,却竟无人识。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信息》2002,(14):15-18
微晶玻璃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多晶陶瓷新型材料,它兼有玻璃和陶瓷的优点,具有常规材料难以达到的物理性能.微晶玻璃采用一种不同于陶瓷的制造工艺,与普通玻璃相近,但特性与陶瓷却迥然不同.因为当玻璃中充满微小晶体后(每立方厘米约十亿晶粒),玻璃固有的性质发生变化,即由非晶形变为具有金属内部晶体结构的玻璃结晶材料.它近似于硬化后不脆不碎的凝胶,是一种新的透明或不透明的无机材料,即所谓的结晶玻璃、玻璃陶瓷或高温陶瓷.  相似文献   
8.
陶青 《中国广播》2011,(11):15-17
故事广播作为较新的专业频率,如何把握受众的需求进行节目的有效编排,如何树立品牌节目,如何扩大影响,大家都在探索中。就此,本文提出:一、要明确频率定位,通过节目呈现架构频率质感;二、打造品牌节目,围绕“文化引领”主线,提升额率美誉度;三、错峰编排,满足不同人群的收听习惯,打造不同风格形式的故事节目;四、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9.
正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童年应该在乡下度过,人生的记忆才会丰满。乡下的一草一木能够让你真切地感受这个世界的本真,让你有对人生最初的认知和理解。泥土的气息、霞光朵朵、欢乐的蛙鸣杂着秋收的芳香传入耳蜗,蟋蟀的叫声带着特有的金属质感,悠然地响起,这样的秋夜总是让人难以忘却。蟋蟀声声,你只有在乡下才能感受到虫鸣的魅力。古来就有"以虫鸣秋"之说,这鸣秋之虫远  相似文献   
10.
"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是对《史记》的高度评价,报告文学家赵瑜和胡世全经过长期努力写成的《革命百里洲》则体现出了这种实录品质。作者在详实的史料组织之下,运用多种叙述形式和手法,来探究作品本身的文学性,使其栩栩如生并极富质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