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教育   4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重阳 《精武》2007,(12):29-29
凡打坐者,非形体端然,瞑目合眼,谓之打坐,此假打坐也。十二时辰,行住坐卧,一切动中,心似泰山,不摇不动,把断四门,眼耳鼻舌口,不令内入外出者,此名为真打坐也。  相似文献   
2.
采桑子·重阳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毛泽东1929年10月  相似文献   
3.
我们选取一些传统节日,根据每个节日的不同特点,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活动、实践体验等多元化的形式推进传统节日教育,使学生初步了解相关的节庆习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让学生懂得人类优秀文化的共性,树立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信念,培育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案例】活动1:中秋节第一,中秋诗画。引导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中秋节的资料,如在网上了解中秋节的相关知识,收集与中秋节有关的诗词和绘画作品。具体操作:让学生把  相似文献   
4.
陕西户县重阳宫,是全真教祖师王重阳修炼、归葬的地方,也是全真教三大祖庭之首。从金元时期开始,统治者常有为重阳宫刻石立碑的传统,重阳宫也因此积聚了大量碑石文物,形成蔚为壮观的祖庵碑林。在众多碑石文物中,尤以五通蒙汉双文合刻的圣旨碑最具特色,学术价值也最高。大元宸命碑就是五通蒙汉双文合刻的圣旨碑之一,通过此碑,我们可以对元朝时期的蒙汉翻译句式有进一步的认知,同时通过碑文也能折射出元朝时期的相关历史事件,应引起相关学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5.
朱有仪 《收藏》2011,(6):124-125
2007年冬的一天,笔者同西安一位宗教界朋友前往户县(西安市辖县)大万寿重阳宫参加庙会。大万寿重阳宫位于户县西10公里处的祖庵镇,是道教全真祖师王重阳的修道和葬骨之地。那天因为刚下过一场冬雪,朝拜的人并不多,道观少了乡间庙会应有的热闹。  相似文献   
6.
余全有 《天中学刊》2014,(2):103-106
九月九日定型为民间传统节日是在西汉初期以前,而使用"重阳"这一节日名称,则是在东汉之后。重阳节包含众多习俗因子,许多因子来源于远古先民的生产、生活和宗教活动,它们构成了重阳节的基本内容,并不断赋予重阳节俗新的文化内涵,使重阳节俗一再演变。  相似文献   
7.
重阳”在薛宝钗的诗词中出现过三次,通过对这些诗词文本的分析.可以看出:如同“清明”预示了探春远嫁的时令一样,“重阳”则暗示了薛宝钗“再嫁”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李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相似文献   
9.
秦红梅 《现代语文》2007,(10):121-121,115
饮酒赏菊、登高团圆、作诗赋说是中国古代诗人们在重阳之际的主要活动,历代的诗人都将自己的独特感受在重阳佳节用诗的语言表达出来,既有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同时又有借题嘲讽时政,以此表达诗人自己的不平之气,抒发慷慨之情。  相似文献   
10.
两宋社会多姿多彩的民俗节日促成了节序词的繁荣,其中重阳词就是最重要的节序词之一。重阳词里出现了数量众多的菊花意象,这些菊花意象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一瓣菊香,向我们展示着两宋社会丰富的民俗心理、民俗生活画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