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4篇
科学研究   11篇
体育   4篇
信息传播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生殖与发育这部分内容是初中阶段必学的内容,也是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雷区”。以往我们多会采用播放录像的形式,或是作严肃的冷处理,以此避免尴尬。应该说都可以完成教学内容,但教学效果如何?在下课铃响后,学生几乎都由原来的好奇与兴奋,转为无趣和漠然,书本一合,打闹去了。  相似文献   
3.
论情报专项服务中失效专利的雷区规避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维轩 《情报杂志》2001,20(2):18-19
探讨了使用失效专利可能构成对其它专利侵权的成因,指出了失效专利雷区的规避策略与方法,警示情报工作者必须学习和领会与情报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精神实质,否则,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4.
《当代体育》2011,(4):6-7
NBA共举办了59届全明星赛(1999年因劳资纠纷停办),共出产了45位63人次全明星赛MVP。队伍虽然庞大,但有些人的获选并非令人心服口服,甚至这个队伍有可能继续壮大。其实上,只有20届全明星赛MVP的人选是毫无争议议的,哦,等等,  相似文献   
5.
雷区四 过早把尿把便 真实镜头:现实生活中,受老人经验影响,不少年轻妈妈在护理婴幼儿中采取强行把尿把便办法,目的是让宝宝身体干净些,少用一些纸尿裤或是少洗一些尿布。殊不知,几乎所有宝宝都会抗拒家长把尿或把便,往往哭闹不休,全身乱动,因为他多半已经习惯了用尿布或纸尿裤。  相似文献   
6.
三角函数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是高考必考知识点之一.这部分内容概念和公式比较多,相应的变式也很多,角的关系错综复杂,不少同学因为概念记不清或理解不透、公式记忆不牢等原因,经常出现解题错误.本文举例剖析如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笔者有幸参与了2006年高考文综卷Ⅱ的评卷工作,看到考生的答卷之后感触颇深。2006年的试卷依旧重视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突出专题性,加强对学科综合能力的考查;结合学科特色,考查学习能力;贴近生活,不避热点。从整体上看大部分考生已经适应了此种考试模式,基础比较扎实,主干知识掌握得比较好,能够关注热点问题,但是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8.
知道怎么选择学校后,还得选专业。考生所学的专业与其未来从事的职业有很大关系。但选择专业有哪些忌讳,又有哪些窍门——  相似文献   
9.
王熙 《学科教育》2009,(4):69-76
作为质性研究发展的新趋向,行动研究所提倡的“合作”、“反思”、“变革”等理念越来越多地渗入至当代的民族志研究中。例如,批判民族志(Critical Ethnography)结合了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的认识论,认为研究者不应局限于客观地观察和记录被研究者的生活,还应充分反思自己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充分“赋权”被研究者。基于平等的对话,被研究者才能够成为思考和行动的主体;研究所获得的知识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摆脱意识形态的扭曲。在这篇论文中,作者主要回顾自己在一项突出行动性的民族志研究中的经验。通过反身性思考,本文揭示了研究关系的多重性、复杂性和敏感性,尤其是跨越“虚拟”与“真实”的伦理“雷区”。文章主要探讨两大问题:第一,在具体的社会情境中,研究关系是如何逐步建立起来的?第二,整个研究过程遭遇了哪些伦理危机?最佳解决途径是什么?作者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为今后的行动研究提供了一些与社会情境紧密相联的“经验性智慧”。这些经验可以帮助行动研究逐渐适应我国的具体国情,真正调动其广大一线教师的参与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作为质性研究发展的新趋向,行动研究所提倡的"合作"、"反思"、"变革"等理念越来越多地渗入至当 代的民族志研究中.例如,批判民族志(Critical Ethnography)结合了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的认识论,认为研究者不应局限于客观地观察和记录被研究者的生活,还应充分反思自己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充分"赋权"被研究者.基于平等的对话,被研究者才能够成为思考和行动的主体;研究所获得的知识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摆脱意识形态的扭曲.在这篇论文中,作者主要回顾自己在一项突出行动性的民族志研究中的经验.通过反身性思考,本文揭示了研究关系的多重性、复杂性和敏感性,尤其是跨越"虚拟"与"真实"的伦理"雷区".文章主要探讨两大问题:第一,在具体的社会情境中,研究关系是如何逐步建立起来的?第二,整个研究过程遭遇了哪些伦理危机?最佳解决途径是什么?作者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为今后的行动研究提供了一些与社会情境紧密相联的"经验性智慧".这些经验可以帮助行动研究逐渐适应我国的具体国情,真正调动其广大一线教师的参与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