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4篇
科学研究   10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态德育是通过人与自然之间建立道德关系,从而解决人与自然的冲突与矛盾。选择人类中心论还是非人类中心论作为生态道德教育的理念,则需要看其是否符合形成道德关系的两个条件——目的性与独立性。在非人类中心视域下,人与自然各自具有目的性与独立性,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道德关系,因此生态德育的价值观需要转向非人类中心。在非人类中心视域下,生态德育通过静态载体——教材和动态载体——课堂来落实"敬"、"诚"、"仁"、"俭"的生态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2.
我还是人吗     
钱笑 《高中生》2011,(16):62-63
在"人造优于自然"的新世纪里,人们对于人造器官的钟爱几乎达到了狂热的程度,只要稍稍对自己身体的某个自然器官感到不适或者不满意,便要去医院换上相匹配的"金属机械器官"。久而久之,一些有识之士感到忧虑了,因为现在人们换上的人造器官越来越多,使人和机器人很难划分清楚界线,所以他们呼吁换器官要有限度。于是,联合国明文规定:人体器官的机械化不可超过50%,否则,将被归为非人类。父母对子女的伟大的爱也体现在这上面。当他  相似文献   
3.
孟宪飞  李正风 《科学学研究》2016,33(10):1458-1464
本文采用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框架,考察了国家科技奖励的评审过程。研究发现报奖人和报奖单位等奖励诉求方,奖励评审组织方、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之间存在广泛的网络联结,其联结的紧密程度不仅通过人类行动者的互动,还包括非人类活动者的积极参与。网络联结间的张力体现了双方的利益互动,评审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行为部分反映了我国科技奖励体系的行动者网络的特点,对科技奖励体系的改进,需要系统考虑人类行动者和非人类行动者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非人类》作者:品弘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非人类》可谓是国内近两年来悬疑恐怖漫画中少有的优秀作品,作者巧妙地在华美的画面下构建起了一座迷宫,读者不会在其中轻易找到情节出路。不同于靠惊悚画面取胜的其他恐怖漫画,《非人类》在悬念的编排上做足了功夫,开篇时的包袱就像将整个故事投入一张由悬念编  相似文献   
5.
集小说家、剧作家、诗人和心理学家于一身的劳伦斯,以小产而出名,他的第一部出版的作品却是诗歌集。不同创作阶段的诗作体现了不同的特点、风格和主题。歌颂生命、歌颂永恒是诗作的主旋律,从中反映出其思想发展。  相似文献   
6.
《软科学》2021,(3):108-115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小米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多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机制的分析框架,并结合解释性案例分析将其拓展到一般情景。研究发现:人类行动者与非人类行动者的交互存在多种形式,可能产生新的利益相关者;服务生态系统的价值共创具有典型的时序特征,不同演化阶段下利益相关者的期望、行为都会发生转变,进而影响系统的价值共创;价值共创并非一定能够取得积极结果,核心行动者需要借助可控的非人类利益相关者来确保服务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稳定可持续。  相似文献   
7.
作为《庄子》内篇中最为重要的一篇,《齐物论》的枢纽地位不仅体现在篇幅最长上,而且也体现在思想的丰富性和深刻性上。首先,《齐物论》含有丰富的生态文艺思想,它强调书写自然,反对人工藻饰,追求素朴的文艺观。其次,生态审美的整体性原则在《齐物论》中也得到了深度的诠释。第三,非人类中心主义亦是该篇生态思想的一大主题。  相似文献   
8.
自然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当代环境伦理的核心内容。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必须正确认识与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绿色生产和科学消费,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消费之路,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9.
在近现代西方社会,环境伦理观念主要经历了从人类中心主义到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演变,其整体的演进过程及趋势则呈现出鲜明的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10.
佛教天台宗含有丰富的伦理思想,智顗的“十界互具”本质上是动物权利论伦理观;湛然的“无情有性”说本质上是生态伦理观。当我们把以辛格、雷根为代表的动物权利论伦理和以罗尔斯顿为代表的生态伦理与智顗和湛然的伦理观同放在人类思想发展史的纵轴线上加以比较考察时,不难发现,它们都属于非人类中心论(或泛主体论)伦理观。并且后者方佛是前者的回复,是高级的回复,正好体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