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2篇
教育   84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427篇
综合类   114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民族学院大学生体质的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西藏民族学院实施《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后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研究和分析,旨在全面了解该校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健康水平,以及体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西藏民院实施《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后,体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明显提高,学生体质水平逐年提高.但学生体质总体水平偏低,男、女生之间,藏、汉族之间,不同年级之间体质水平发展不均衡,今后在体育工作中应注意采取措施,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水平。  相似文献   
2.
心意拳功理的客观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高华 《体育学刊》2003,10(4):77-79
心意拳是我国传统武术大系中脱颖而出一种内家拳派,有一套相对完备的习练方法和扎实功理基础。它还总括了诸多拳派养生与技击的要义。  相似文献   
3.
论对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学生部分体能素质这几年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颁布实施 ,充分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教育观 ,有利于“教测分离” ,促进学生自觉地参加体育活动 ,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为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对学校体育的全面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南京市健身俱乐部经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问及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探析了南京市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南京市健身俱乐部有序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泰拳术曼谷站对抗赛技术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对中泰拳术历史背景进行全面比较的基础上,通过观看中泰拳术对抗赛,以加深对两国拳术技击特点的了解。同时对比赛中所出现的技击动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促进我国散手技术的更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社区体育发展是实施全区健身计划中的重大任务,随着体育文化的社会性渗透,社区体育开展的热火朝天,但缺乏足够的活力。本文旨在提出社区体育发展的策略和建议,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通过参加全国青年男排球联赛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寻找我国青年男子排球运动训练的基本规律和关键因素。研究表明:在训练过程中应以身体素质提高为重点,应加强弹跳力、灵敏性和快速移动能力的训练,为青年男子排球科学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测试指标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武汉理工大学学生的测试、统计和分析后发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中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类的测试应重点放在力量、速度、耐力等指标上,柔韧素质不应作为大学生的测试指标;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类测试指标各备选项的选择,应为相互间关联系数较大或者所反映的身体素质相差无几的各指标,而不能将反映不同身体素质的指标放在一起备选或比较;肺活量的测试应选择能够全面反映心肺功能的动态指标为好;台阶试验因费时而将给<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执行带来许多困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上海市经营性健身健美场所的经营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旨在为健身健美场所投资者和经的宏观控制与管理提供有实际价值的参考,为健身健美产业经营部门提供有指导意义的咨询。  相似文献   
10.
This study aimed to (1) profile a professional boxer (23 years and 80 kg) with boxing-specific, muscle function, aerobic capacity and body composition tests, and (2) quantify how these measures varied during an 8-week preparation phase leading to, and post a state-Title Bout fought in the 76.2-kg class. A series of boxing-specific and muscle function tests were completed on 11 occasions: 9 prior and twice after the bout, each separated by approximately 2 weeks. The boxing test included 36 maximal punches (9 of each: lead and rear straights, lead and rear hooks) to a punching integrator measuring forces and velocity. Muscle function tests included countermovement jump, drop-jumps, isometric mid-thigh pull and isometric bench-press. Body composition was assessed using skin-fold measurements on three occasions and one 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scan. Aerobic capacity was assessed using 2 VO2 max tests. Leading up to the bout, performance decreased in isometric mid-thigh pull (8%), isometric bench-press (5%), countermovement jump (15%) and impact forces in 3 of 4 punches (4%–7%). Whereas measures of dynamic and isometric muscle function remained depressed or unchanged post competition, punching forces (6%–15%) and aerobic power (6%) increased. Data suggest the athlete may have super-compensated following rest as fatigue dissipated and further adaptation occur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