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教育   61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4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保罗·德曼的"盲识与洞见"理论常常被批评者误解为实行两套标准的结果。通过认真分析后发现,"盲识与洞见"其实具有两个层面:第一个是"在场与缺席"的形而上的现象层面,第二个是语言"所知与所行"悖论统一的反形而上的非现象层面,前者是后者的表现,后者是前者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保罗·德曼的修辞语言观实际上是一种“审美化的语言观”。他认为,语言的本性是修辞性即不稳定性,它从根本上悬置了逻辑并对语法起到一定的破坏作用,从而使构成语言科学的语法、逻辑和修辞三者一直处于矛盾的张力关系之中。语言不再是纯粹而明晰的,一切有语言构成的文本便不再有传统意义的凝聚,而是意义的消散。保罗·德曼的修辞语言观作为一种解构思想方式,与启蒙时代的批判思想相似,它虽然有过分强调修辞性对语言的控制之嫌,但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和现实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4.
5.
人的“自由”问题是萨特毕生最为关注的问题,他以“自为”为哲学出发点,论证了本体性基础上的自由、绝对化的自由以及自由与责任的关系等问题。虽然萨特的自由论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提出了人的责任等一些具有价值的思想,但由于他的自由论是建立在根本错误的唯心主义基础上的,所以不能给人们科学的见解和指导,而只能是误导人们陶醉于极端个人主义和绝对自由化之中,使人陷入迷途。  相似文献   
6.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literature on evaluati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identifying significant factors which contribute to measured success. Extensive previous research over the last twenty years has identified criteria for evaluating success which continue to be ignored a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repeat the same mistakes. More systematic research is needed. A framework of 25 evaluation measures is described for future research on the assessment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Responses to three items of a questionnaire sent out by the East-West Culture Learning Institute as part of a project studyi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are also discussed, relating to evaluation measures, problems of evaluation and potential benefits of evaluation. Guidelines and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synthesizing the available research toward planning more successfu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in the future. In conclusion, six issues are identified for further clarification in future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相似文献   
7.
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以高更为原型,从人物与高更之间的异同,将作品与绘画技巧及特点相结合,阐述文本受到绘画的影响从而具有的新的创作特色。其次,在学科分门别类精细而又庞杂的情境中,文学与其他学科在比较文学跨学科视角下相互影响,彼此借鉴又进一步促进跨学科的交流。  相似文献   
8.
基于历史档案资料,追述了伦敦大火后英国圣保罗大教堂重建时期石材采运的历史,揭示了各类石材的开采与运输方式、建造中引发的问题,并首次对石材的供应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呈现了石材采运如何成为圣保罗大教堂的重建历时35年之久的主要原因之一。圣保罗大教堂的石材采运问题并非独特案例,同类型的石材在同时期其他建筑中曾被广泛运用,因此对研究那个时代的砖石建筑具有更普遍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文通过对保罗·策兰诗歌的分析,认为策兰的诗,有着它自己的“词根”。他的诗从他的全部生活中生长起来。他的诗,是“经验”的产物,是生命的结晶,也是他作为“奥斯维辛”的幸存者穿过苦难历史的语言见证。正因为如此,策兰的诗获得了它的真实可靠性。认同策兰这样的诗人,更因为他们一直在面对内心、面对他们灵魂内部的那些问题。在策兰那里体现了一个诗人与语言相依为命的关系,并且指出,高度的独创性,或“独一无二性”,是一个判断诗歌和诗人的不可或缺的尺度。写作的难度关涉到对内心的发掘和忠实,关涉到朝向语言的纯粹和绝对性的努力,关涉到一种“不可能的可能”。策兰的诗之所以具有不朽的价值,就在于它既是对难度的某种克服,又是对难度的保持。有难度和没有难度,这会永远是一个尺度,它会把一个真正的诗人与那些充斥的冒牌货彻底分开。  相似文献   
10.
美术史上以塞尚为一个分水岭,塞尚被称为"现代艺术之父"也由此而来。塞尚的艺术第一个冲破了文艺复兴传统的束缚,使西方绘画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塞尚认为绘画是要寻求诸种关系的和谐,画家应该根据对自然的直接感受经过重新安排,在画面上创造"第二个自然"。他打破了传统的透视法,要求把客观物象条理化、抽象化,推动了欧洲的纯绘画观念的流行和形式主义绘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