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2篇
教育   35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204篇
综合类   3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现代大学生普遍出现亚健康状态,为改善这一不良现象应加强业余运动,而短时间内进行高强度的网球运动可以很好地满足所需求的运动量,并且高层次的网球比赛可以让人心情愉悦,极大地丰富人民群众的闲暇时光。所有运动都离不开体能的支持,这也包括网球运动。本文主要从网球运动知识开始,讲述了网球运动的体能训练和相关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因学习《星光为何这般灿烂?》一的启发,深入研究中国乒乓球队科学管理的经验,提出以为本、系统理念、乒乓化、创新出效、竞争求胜等规律。  相似文献   
3.
第4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国选手邓亚萍、乔红等在面临欧亚外国选手及“海外兵团”有力挑战后,连闯数关,包揽世乒赛女子单打前三名,说明中国女队的技战术水平在世界乒坛仍占有较大优势,心理素质也日趋成熟,但中国女队也存在后备力量不理想,年轻选手心理素质不够稳定,技术风格不够凶狠等问题,需引起我们思想上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运用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普通高校网球选项课中的教学效果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该模式在提高学生网球技术,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均显著优越于传统教学模式;值得当前高校网球教师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人们对课外体育活动价值的认识、对俱乐部涵义的理解和网球运动的高技术要求与练习的艰苦性制约着高校课外网球俱乐部的发展。提出转变固有观念;增加学生自主活动次数,把发展重心放在学生骨干培养上;集中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多方筹措俱乐部运行经费,丰富活动内容是高校课外网球俱乐部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少年网球运动员步法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球运动员的各种步法是网球各项技术的基础,尤其是少年网球运动员正处于打基础的阶段,应重视对步法的训练.加大步法训练比例,制定训练方法和练习手段,应根据网球运动的规律,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掌握网球技术应具备的条件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7.
高校网球课实施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军 《四川体育科学》2007,(2):142-143,146
针对高校网球课中人数多,学生网球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的实际情况,运用分层教学可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对于发展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培养终身体育思想起到了积极作用。教学实验表明,采用这种教学形式对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8.
9.
从容国团获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开始至2005年末,中国乒乓球队在世界三大赛事中夺得148.5个冠军,创造了几十个经典战例,技术创新的总量占世界乒坛创新总量的58.7%。中国乒乓球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战术发展道路;不但技术高人一筹,战术也高人一筹;有精兵强将,还善于巧妙地排兵布阵;在选拔、培养、使用新人上,具有超前意识和创新精神,特别注重在打法上百花齐放;团体赛队员都特别注重培养自己的主将意识,在实战中,都能以主将姿态参赛;保证了中国乒乓球队在世界大赛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0.
运用乒乓球比赛中分段指标评估法,对第四十三届世乒赛中国及欧洲优秀男双选手的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发抢段和接发抢段技术仍是男双取胜的主要因素:1)通过发球、发抢、接发抢得分;2)通过前三板为相持的主动创造更多机会;在发抢段、接发抢段和相持段中合理地运用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