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性论是先秦儒家十分关注的话题。儒家注重修养,而人性论又是修养的前提和基础。人性论最早由春秋末年的孔予提出,孔子对人性的简单表述在学术界引发了很大的分歧,也为后来儒家人性论的发展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先秦人性论的形成是政治、经济、文化和学术背景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先秦人性论产生的背景基础上,通过分析孔子、孟子和荀子提出的“性”的含义和道德本质,着力梳理出他们的“人性论”观点,并以此为线索剖析性善论和性恶论之间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吕红玲 《科教文汇》2013,(29):185-186
中小学教师办公室文化是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师的行为,进而影响整个学校的教育质量。为营造更好的教师办公室文化,充分发挥教师办公室文化功能,本文进行必要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美国所以能成为超级大国,在全球称霸,依靠的是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本文通过剖析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收支变动情况发现,美国的强国地位形成自“一战”,霸权地位形成自“二战”,美国经济纯粹是一种战争经济。  相似文献   
4.
"双师型"教师知识与能力结构的目标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为基本依据、以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为经验、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现状为现实依据、以对“双师型”教师内涵认识为理论根据,对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目标设计。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美学在对美的本质问题的看法上,最具影响的是以蔡仪为代表的“典型派”和以李泽厚为代表的“实践派”,他们各有正误,而其共同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如黑格尔那样从内容和形式、内在和外在的统一上去考察和界定美。而美的本质与其他事物的本质的一个显著不同的特点,就是它的深层内涵总是要以某种“感性”形态“显现”出来,因此必须从其内在品格与外在形态的统一上去考察和界定。着眼于或立足于这种统一,可以考虑把美界定为:美是真与善相统一的客观事物所感性显现的出类形象或合律形式。也可以简化为:美是真与善相统一的出类形象。  相似文献   
6.
本即是运用恰当的方法,对敦煌写本《佛说地藏菩萨经》中的几个俗字进行了辨识,并且进一步考证出这些俗字字体演变的原因和轨迹。  相似文献   
7.
汉字研究除了本文化视域,还应有跨文化眼界。"跨文化汉字研究"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把"跨文化"当作研究方式和视角,即联系外部文化因素研究本文化汉字;另一个是把"跨文化汉字"当作研究对象,即研究处于不同文化环境中的汉字。"跨文化汉字研究"内容丰富,包括跨文化汉字文本及其汉字现象、跨文化汉字传播、跨文化汉字发展、跨文化汉字比较、跨文化汉字教学、跨文化汉字学术史、外来文化对汉字系统的影响等。"跨文化汉字研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应该成为汉字学研究、汉字史研究和汉字文化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和重要分支。  相似文献   
8.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儒家天命观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哲学基石。受“天人合一”思想中尊天敬天观念、“民本”现念、重合轻分观念的影响,中国古代法律凸现出与之相应的三大基本特征,即宗教化、伦理化、和谐化。中国古代哲法关系对构建当代法哲学体系,不乏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仅在前件真后件必真时才真,前件假时判断是否为真要看是否满足前件真后件必真这一前提。另外,确定一充分条件假言判断逻辑值还要考虑应用这一判断的语境因素。  相似文献   
10.
加入世贸组织后西部农业结构的调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加入WTO后,西部农业结构调整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必须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如水果业、无公害瓜类蔬菜业、花卉业、中药材业、杂粮杂豆业、籽种苗木业、生态旅游观光业等。二、要立足于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草业和畜牧业。三、要突出重点,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