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北魏京郊的祭祀活动可以看出,北魏平城时期的礼制性建筑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祭祀神灵或祖先的场所,如郊天坛、圜丘、祖庙;二是皇帝召开会议、朝会万国、宴请群臣的场所,如天文殿、太华殿、板殿。明堂作为平城后期兴建的礼制性建筑,其主要功用有祀天、祭祖、布政、观天象和敬养三老五更。礼制性建筑近百年的兴建过程,也是平城礼仪制度嬗变的历程。  相似文献   
2.
圆丘祭天、宗庙祭祖分别象征了继承天命的天道秩序和世俗王权的人间秩序。明堂既是祭天之所,又是布政之宫,其建制、礼仪素无定制,历代皇帝、儒生亦皆因时制礼,遂致争议不断。隋唐之初,明堂礼尚且能遵循古制,至武后擅权之时新创圣礼则实现了天地合祭。从牛弘、宇文恺、魏徵、颜师古等人明堂方案上看,隋唐明堂建筑形制、明堂礼典施行的论争本质是权力之争。从礼仪空间上看,隋唐明堂祭天礼秉承天上秩序象征“天子”统治的合法性,宣读时令、举行朝贺又象征了人间秩序“皇帝”权力的正统性。武则天明堂沿袭魏徵、颜师古“义以随时”“自我而作”“圣情创造”的礼乐美学思想在形制、礼典上有所创新。武氏明堂的完成把儒家礼乐美学对明堂的想像付诸实践,终结了隋唐儒生明堂建制的论争。这一过程表明专制社会国家礼乐体系服务于皇权,国家礼制建筑、仪式空间体系的最终完成取决于皇帝的个人意识。这也是隋唐礼制建筑与礼仪空间所表达的主要美学观念。  相似文献   
3.
明堂研究是中国礼制文化中最高的部分,陈恩林先生称之为中国古代史中的老大难问题。而明堂的研究要有所进展,就要跳出宫室制度研究老路的束缚。要通过对相关史学、经学及其材料的研究,并结合现有考古资料相互佐立。本文就是从这三部分入手,对夏、商、西周的明堂文献进行初步梳理。  相似文献   
4.
明堂,从字面解,乃宽敞明亮之厅堂。在上古时代,明堂则是议论朝政、进谏纳谏或祭祀之地,之所以称作“明堂”,据说是取“明目达聪”之意。  相似文献   
5.
从《木兰诗》的“天子坐明堂”、“着我旧时裳”、“壮士十年归”及“东市买骏马”等内证 ,联系《中兴书目》对《古今乐录》所提示的著录年代 ,《木兰诗》应是北魏孝文帝时代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东汉黄香的《九宫赋》中有大量的帝王神游描写,所以《艺文类聚》将其视为游仙之作。自南宋章樵援引汉代郑玄的“太一下行九宫”的易纬学说来为《九宫赋》作注后,《九宫赋》便又被视作附会九宫谶纬之作。通过对《九宫赋》疑难文句的疏证、篇章结构的分析,创作主旨的探究、文本系年的考证,推断《九宫赋》作于东汉元和二年汉章帝于汶上告祀明堂之际,是一篇以明堂九宫为楔引、以遨游轻举为体例、以天子巡幸为主线的赞襄盛典、歌颂君德的颂圣之作。  相似文献   
7.
<正>第一个将人体解剖引入医学教学的是博洛尼亚大学的蒙迪诺(Mondino de Liuzzi ca.1270-1326),他于1316年写成的《人体解剖》(Anathomia corporis humani)是一本近代意义的解剖学著作,内中包含许多插图,然而直到1478年此书的印刷本才在帕多瓦出现。在维萨留斯的《人体构造》出版之前,蒙迪诺的著作一直是欧洲各大学医科流行的解剖学标准教科书。主要由于蒙迪诺的影响,解剖学在意大利的一些大学获得相当  相似文献   
8.
李莉 《百科知识》2011,(16):48-49
明堂是上古时候帝王会见诸侯、接见长者的地方。汉武帝有一次巡狩泰山,看见山上有一处古时明堂遗址,他一时雄心大发,便要在这片遗址上造一座新的明堂,以显示自己的威风。可是,文武百官从来没有见过明堂是什么样儿,也就只好作罢。唐朝时,由于国势强大、经济繁荣,重建“明堂”的事又提了出来。武则天让大臣各自上书献策,谈谈明堂是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9.
依据遗址的位置和出土文物,结合历史文献资料,确定其为北魏平城明堂遗址。北魏平城明堂是《水经注》所记载的诸多平城建筑中首座能够明确地理坐标的建筑。为今后深入调查研究北魏平城遗址和平城文化确定了最具有说服力的坐标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