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22篇
科学研究   16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19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5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赵丽珍 《青年记者》2006,(12):96-96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刻理解、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科学内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保证企业正  相似文献   
2.
孟丽娟 《记者摇篮》2006,(12):35-36,2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精神实质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为我们新闻战线拓宽了舆论宣传渠道,同时也为我们新闻战线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就是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如何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搞好新闻宣传。换句话说,就是如何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结合广播媒体特点和我台的新闻宣传实践,我觉得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可以有效地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舆论氛围。一、用典型宣传引导社会走向和谐在我们的新闻宣传中,经常要进行典型宣传。有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典型群体。所谓“典型引路”,就是用典型带…  相似文献   
3.
高校考试“末位淘汰制”之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考试“末位淘汰制”的精神实质就是竞争,通过淘汰性竞争产生优质。这一考试制度有其适用范围,要根据不同教育类型的目标定位具体考虑,只有那些定位于实行高度竞争性教育的学校和专业才适合实行。同时,高校考试实行“末位淘汰制”还需要相应的前提条件和配套措施,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教育方针是某个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根据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对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所概括的内容一般有教育的性质、教育的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基本途径等。本着重展示了教育方针的丰富内涵,揭示了我国教育方针的精神实质及在理方面所产生的深远昭示影响。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发表后 ,在全党、全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认为 :学习“七一”讲话 ,一要深刻认识其重大意义 ;二要重点领会其精神实质 ;三要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来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改造世界的哲学,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哲学教学应该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让学生认识到它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哲学。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中“一以贯之”的具有综合性特点的理论,是能够反映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理论,是能够反映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理论;是能够反映无产阶级人民大众立场、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理论,是经过实践证明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  相似文献   
8.
张业清 《考试》2011,(5):1-1
杨善洲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我流泪。我们都在流泪。  相似文献   
9.
2011年6月22日,云南省与保山市的社科专家、学者聚集一堂,首次在杨善洲书记的家乡——保山市施甸县召开“杨善洲精神研讨会”,与会者对杨善洲精神的提出与形成、杨善洲精神的内涵及特征、杨善洲精神的时代价值等主要问题进行研讨,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研究成果。梳理与会专家的主要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的几个问题,以期使杨善洲精神的研究更全面、更深刻、更科学。  相似文献   
10.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一些英语教师没有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实质,他们的课堂行为与新课标倡导的理念形似神异,设计教学活动时只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和所谓的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活动的有效性,从而导致活动流于形式,表里不一,在此就一些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无效现象进行列举并附以剖析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