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5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红楼梦>中香菱地位卑微,命运坎坷,她出现的时间、地点与她相关的事件对整部作品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她沟通了神话与现实,在全篇中奠定的是悲剧的基调;作为第一个薄命女儿、第一个家庭历劫、第一对薄命鸳鸯的承受者,她奠定的又是作品结构模式.同时香菱也涵盖了黛玉、宝钗、可卿的某些特质,而作者对她的反谶言选择更加深了悲剧的力度.  相似文献   
2.
方乐 《文教资料》2007,(23):96-97,35
"香菱学诗"是展现作者慧心与写作技巧的重要回目。曹雪芹在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时,对诗歌创作的理论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它所宣示的写作学意义主要体现于对写作主体的研究,尤其强调写作主体的生活积累、阅读经验、写作情感的培养、写作原理的把握等问题,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谢斌 《现代语文》2011,(2):31-32
2008年11月28日,攀枝花市一所名校的老师到我们县某学校来献课,她上的是《香菱学诗》,当她问到林黛玉、薛宝钗你喜欢谁时,她出示了这两人的照片,请学生们起来回答,学生A说:“我喜欢林黛玉,因为她看上去很温柔。”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合理、积极、有效的评价,对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的营造,愉悦浓厚的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健全完备的语文能力的培养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怎样的评价才是合理、积极、有效的呢?现择取《香菱学诗》(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教学中的一个片段: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都明白了香菱学诗卓有  相似文献   
5.
读了《红楼梦》里香菱学诗篇,惊叹于曹雪芹深厚学识和教学艺术。他笔下的香菱从一个做诗的“门外女”,到最后做的诗“新巧有意趣”,固然与她的刻苦认真有关,但如果没有另一个人物黛玉的科学指导,恐怕也难有成就。作者笔下的黛玉教香菱学诗的一些做法,体现了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陈小宝 《学语文》2013,(6):25-26
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第48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是原高中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红楼梦专题中的一篇自读课文,课程改革后,被收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材上册。鉴于这篇课文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也出于我个人对这篇课文的喜爱,在高三总复习阶段,还是选用它作为现代文阅读的复习教学材料,为了便于学生研读,也为了让学生在初中阅读的基础上扩大阅读量,并把思考、探究引向纵深,我印发了《红楼梦》第48回全文。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之作,《红楼梦》以其无所不包的雄浑和触类旁通的广博,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问题也在其列。这其中既有对当时私塾教育和贵族家庭教育的描述,也有对人的成长规律的思考。如果说曹雪芹写贾政的棍棒式教育和贾母等人的溺爱式教育是为了表达对传统教育的厌恶的话,  相似文献   
8.
【教学设想】《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插曲,尽管篇幅不长,但于香菱一生遭际来看,这个插曲是多么的重要,也可见作者独到的匠心。香菱是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乃"金陵十二钗副册"中的第一人,"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里的香菱要学习作诗,林黛玉教她先把《王摩诘全集》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最后再读李青莲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这样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之后,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刘桢、谢灵运、阮籍、庾信、鲍照等人拿来看一看。还说:"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功夫不愁不是诗翁了。"林黛玉教人学习作诗的方法,实在是经验之谈。先精读典范作品打底子,再把不同风格作家作品拿来比较阅读。所谓"聪明伶俐"无非是肯动脑子去进行比较、分析、鉴赏、吸取。学诗如此,学文当然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10.
文人墨客在很多人眼里都是有"才"的人,写得一手好文章总让人羡慕。科学研究证明人的智商确实有差别,但勤奋也是非常重要的,历史上既有曹植七步成诗,王勃杯酒著文章的传奇,也有仲永"小时了了"后泯然众人的感叹。可见,著书立说,吟诗作文既需要超人一筹的天赋才气,也离不开经年的苦读功夫和一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