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6篇
教育   34篇
科学研究   2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研究在毕节关门山流域,选取乔木林地、灌木林地、荒地、果园及玉米地五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含水量和容重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乔木林地和灌木林地表层土壤含水量随坡长增加变化不大,且乔木林地高于灌木林地;2)乔木林地和灌木林地坡脚土壤含水量高于坡中,坡中高于坡顶;3)五种土地利用条件下0-80cm深度内土壤含水量均随深度增加而递增;4)表土容重的变化次序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果园地〉荒地〉玉米地。  相似文献   
2.
喀斯特生态系统是一个比较脆弱的生态系统,由于叠加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岩石裸露,形成石漠化。文章以不同强度等级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模式为切入点,并以花江示范区多年的治理成效为例,提出了喀斯特石漠化生态建设的有效途径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弄拉屯是典型的峰丛岩溶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为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岩溶地质背景比较特殊,碳酸盐岩地层中含有泥硅质成分,微量元素含量比较丰富,为发展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提供了条件。弄拉人根据当地的气候、水文、土壤等条件,因地制宜地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形成了以林为主、林果结合、套种药材、综合经营的绿色经济新格局,使昔日的穷村成为了今天的科普文明村和全国小康示范屯,从而创建了一个山区经济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脱贫模式,为岩溶地区人民脱贫致富提供了一条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4.
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喀斯特生态系统是一个比较脆弱的生态系统,由于叠加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岩石裸露,形成石漠化。文章以不同强度等级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模式为切入点,并以花江示范区多年的治理成效为例,提出了喀斯特石漠化生态建设的有效途径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总结竞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将西南喀斯特旅游的竞争要素分为基础性竞争要素、提高性竞争要素和可持续性竞争要素,竞争特点具有替代性一互补性;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西南喀斯特旅游竞争力指标体系,并对云贵桂三省区的喀斯特旅游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广西的喀斯特旅游竞争力大于云南和贵州,云贵竞争力大致相当,以云南稍强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西南喀斯特地区黄荆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桂林丫吉岩溶试验场优势植物黄荆(Vitex negundoL.)作为研究对象,对相同条件下黄荆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等光合作用特性的日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呈不对称的“双峰型”曲线,具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气孔导度曲线总体呈下降趋势;胞间CO2浓度日变化表现出单峰曲线;蒸腾速率(Tr)日变化呈不对称的双峰曲线,与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基本一致,但主峰较净光合速率Pn主峰滞后1h,也出现了“午休”现象。  相似文献   
7.
西南岩溶山区的农牧业生产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全功 《资源科学》1999,21(5):76-80
在简述了岩溶山区生态环境的现状、治理进展以及开发利用的建议后;详述了西南岩溶山区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形势、存在的问题,明确指出,低成本建制人工草地,保持人工草地群落的稳定性,提高前植物生产、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外生物生产等主要生产阶段的转化效率,依然是南方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中有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8.
吴清林  熊康宁  李坡  杜芳娟 《资源科学》2010,32(10):1991-1996
旅游审美是旅游者在现实而具体的旅游活动中所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与其他的审美活动一样,旅游审美活动也涉及审美心理的四大要素:审美知觉、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和审美情感。这四种审美心理要素的深入分析是解构审美活动全过程的关键。对喀斯特洞穴探险而言,其审美活动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它不仅能通过刺激游客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来获取美感,而且能最大限度地通过体力和技术的挑战,刺激挑战者的心灵,达到更高层次的愉悦。本文通过对喀斯特洞穴探险旅游审美心理四要素进行分析以及对洞穴探险者的审美体验倾向进行调查,发现在洞穴探险旅游活动中,审美心理的四要素相互作用、彼此融合,产生不同层次的审美体验,洞穴探险者也具有不同的审美体验倾向和需求,对洞穴探险旅游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兰 《毕节学院学报》2007,25(4):100-104
喀斯特洞穴由于不同于地表的环境因子作用,形成了许多特殊资源。因此,自古以来,东西方的喀斯特地区都不乏有人类对洞穴利用方式的记载[1]。本文通过五年中对贵州喀斯特洞穴进行实地探测和调查,以及其他资料、数据收集,根据目的性、一致性、特有性原则,较系统地将人类对洞穴的利用方式进行分类研究。从生产、生活到文化、教育等等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部分。这样的分类研究,有利于对将来出现的洞穴利用方式进行分类和评价,以及喀斯特地下环境的保护。另外,还可使人类对洞穴资源存在意义的了解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10.
指标的选取是水资源现状承载力评价的关键之一,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喀斯特地区水资源现状承载力评价指标具有不同于非喀斯特地区的特点。贵州省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区,本文以贵州省为例,在综合考虑喀斯特地区社会经济、生态、水资源几个方面的基础上,选取了21个影响因子。利用SPSS15.0软件对21个待选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得出喀斯特地区水资源现状承载力评价指标为:人均供水量,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亩均农田灌溉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人均粮食占有量,人均GDP,生态环境用水率,森林覆盖率,石漠化面积比重,污径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