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建水地区的彝族尼苏人村落的"海菜腔",其成因、流传特点、表现性功用及音乐形式均与山歌的体裁属性相吻合,而其演唱场合、表现内容则与小调的体裁属性相一致.由此可见,"海菜腔"与其它种类民歌的单一体裁属性不同,具有"山歌"与"小调"体裁特征的双重属性.  相似文献   
2.
秦安小曲是天水市秦安地区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本文阐述了秦安小曲的形态、起源、传承及其现状,并以秦安县叶堡村为例提出了几点针对小曲现状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张磊 《太原大学学报》2007,8(4):124-125
山西小调短小精悍,因其容易流传、广为大众所接受等特点,在山西民歌中占有很大比重。山西小调主题涉及世情风物、爱情婚姻、社会斗争等多个方面,是十分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论扬州清曲的雅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州清曲中有雅词的特点。究其原因,除文人参与外,是扬州的文化背景和艺人的艺术修养造就了部分清曲艺人的雅化,以及当时扬州上层社会娱乐活动组织者的审美取向决定了雅化。这使扬州清曲一方面超越了低俗、鄙俚的层面;另一方面超越了清曲的地域性局限。  相似文献   
5.
小调是黄河三角洲民歌的主体部分,反应的内容极其广泛,具有较强的艺术化特征。黄河三角洲小调的节奏丰富多彩,在具体节奏形态的运用方面,主要突出了实用的功利性,体现了小调源于生活、反映生活的特点。从音乐分析的角度入手,阐明了黄河三角洲小调节奏具有的特点,并对这种特点进行了生活化和形象化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建水小调"也称"小调子",是在云南建水县彝汉杂居地区因文化融合形成的具有彝歌风格兼有花灯韵味的民歌艺术。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考察了传统"建水小调"再创作与现代性传播的历程及其途径,并进而对再生历程中的各方参与力量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地方歌谣面对社会文化转型过程中的自我调适与变迁体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化变迁过程中的强大张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乾隆时期的《万花小曲》现存两个版本,先有"京都本",后有"金陵本";所收小曲皆为俗曲,情歌多,生活歌少;女性歌多,男性歌少:一部分源于明代,一部分源于清初,适应于当时的市场需求而风靡南北,浓厚地影响了后世的小曲、曲艺、小戏等。  相似文献   
8.
管云 《丽水学院学报》2004,26(4):46-47,51
中国经济的发展伴随着中国文化包括音乐文化逐步走向繁荣,然而进行横向比较,不得不承认中国音乐文化不兴与落后的现实。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多种,缺乏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入挖掘无疑是个重要因素。中国民族音乐其实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文化分支,两首《绣荷包》小调的不同特色就是典型一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