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3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9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过客"意象的分析,认为"过客"有其西方原型——苏鲁支;又有其东方原型——孔子。"过客"是人类整体永恒地"走"的命运的象征;同时也是鲁迅流亡知识分子形象的象征。  相似文献   
2.
在长篇小说《结婚》中,师陀以结婚这一主题为脉络,展示了租界化上海的独特层面。《结婚》和上海租界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揭示出租界深层的文化特性,并且渗透着殖民的因子,这些都凸显出师陀的文化立场和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3.
《白话》是徐坤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典型代表。当代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似乎总是与反讽联系紧密,两者的结合也使文章尖刻而发人深省,并具有相当强的象征意味。《白话》中作者通过言语反讽、情境反讽和总体反讽等反讽类型举重若轻地展现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挣扎和生存困境,这三种反讽类型在徐坤小说《白话》中运用自如,一方面增加了文章可读性,一方面体现了作者对精英文化的消解。也因此,《白话》奠定了徐坤小说反讽的修辞策略,在其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反讽的研究目前在语言学界颇受重视。反讽的识别与使用具有很强的认知性与语用效力。RT、CB与Implicit Display Theory对解释语辞反讽有着各自的理论优势,将它们结合起来更有价值。语境的制约作用与认知的偏差作用阐释了反讽的对立本质特性。  相似文献   
5.
《木摇马上的赢家》写于20世纪20年代工业文明高度发达时期,故文章所表现的主题正是人的善良与美好的本性在工业社会被扭曲的客观现实及其可怕后果.作者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创造了典型环境下的典型性格,并佐以一定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和技巧,通过对悲剧产生的自然环境、木摇马的“信息”的描写以及标题中反语的运用,来完成对主题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宋诗中的反讽现象十分突出。宋诗的语言反讽如矛盾语、悖论语和诙谐语与宋诗语言含蓄蕴藉的风格有关;宋诗的结构反讽体现为宋诗章法的转折和对比;宋诗的主题反讽则表现了宋代诗人出世与入世、浪漫与现实、悲观与乐观的辩证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7.
修辞是高级英语教学中的一大难点。针对高级英语中出现的Irony、Innuendo、Ridi-cule、Sarcasm等易混修辞格,通过对比分析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明晰它们的确切意义和使用场合,旨在发现其中的一些规律,以提高学生对辞格的判断能力、赏析能力,为写作、翻译中灵活应用辞格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This article exposes the problem of using declarative rather than procedural knowledge to help K–12 students recognize irony in stories. It offers commonplace procedures drawn from students’ everyday language experience together with more abstract irony clues to help students recognize irony in stories and increase their story comprehension. Six irony-laden stories are briefly examined to underscore their basic ironic core and guide instruction of elementary, middle, and secondary students.  相似文献   
9.
从诗歌理论角度而言,通感是一种诗歌表现手法。历朝历代诗歌作品,都一定程度运用了通感创作手法。至中唐时李贺的"讽刺帝王求仙"类诗歌,完美运用通感手法为"讽刺"主题服务,其中以《瑶华乐》、《金铜仙人辞汉歌》、《秦王饮酒》、《拂舞歌辞》为代表,因运用通感手法浑融有道而具有超现实意味,蕴含了李贺诗歌创作的"无意识"。  相似文献   
10.
《故事新编·非攻》以墨子游说公输般和楚王停止攻宋为主线,塑造出"中国脊梁"式的人物墨子,赞扬了墨子的实干精神。此外,该小说还穿插多个人物多个故事,旨在彰显鲁迅对反对墨家"兼爱非攻"的儒者、见利忘义的自私之徒、做无意义的鼓吹论者以及说一套做一套的国民政府的讽刺。试抛开固有研究角度,剖析该小说中鲁迅通过其他人物形象及故事所表现出的讽刺艺术,以求对该文本做更深入的分析,进而更好地了解并研究鲁迅的作品及其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