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422篇
科学研究   18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20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自1995年以来,受国家宏观教育政策等因素影响,江西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也经历了起伏。与湘鄂皖三省相比,江西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相对平稳,在每万人拥有幼儿园数量、生师比和3-6岁适龄儿童毛入学率几个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也存在学前教育供给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学前教育普及与公平相冲突及教育功能退化等新矛盾和新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为理论基础,以人称代词和个人主义以及集体主义文化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集体主义文化对英语作文的潜意识影响在人称代词方面的表现以及基本认知模式,认为在英语作文教学中不仅要注意语篇、句法和修辞等方面的训练,更要注意英汉文化的区别以及学生的跨文化写作互动意识,尽量避免汉语文化在英语写作中的文化迁移现象。  相似文献   
3.
陕西方言中的“知道”是普通话“知道”的变读,它与陕西方言中的“知不道”没有必然联系。陕西方言中所说的“知不道”本该记作“知不到”,它是由汉语中表示可能和结果的用动补结构类推而来的。本文以陕南洋县话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正确反映了师范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具有很强的生命力。陶行知关于师范教育的地位作用、培养目标、办学方向、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宝贵思想和观点,至今对我国的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5.
短文改错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是考试中比较困难的一部分,因为短文改错是从语法、结构、词汇等方面来全面考核学生,若你掌握了下列一则口诀,你会觉得轻松多了.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极其丰富,本文从介绍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出发,得出以下启示:1、相信人人都有创造性;2、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儿童的创造性;3、必须有创造性的教师;4、强调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明清山东方言白话文献中,指示代词“这(个)”、“那(个)”用采回指前文所述内容时出现了两种特殊的句法位置:指示代词+NP+VP和NP+指示代词+VP。这两种位置的指示代词与NP之间都没有结构关系.而指示代词与VP则存在着语义上的主-述关系和宾-动关系。这两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大约是在元明时期产生的.它的出现具有鲜明的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8.
试论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中国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教育思想是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是创造的教育思想,活的教育学。陶行知教育学的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以改造社会振兴中华为教育的根本目的.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教育的出发点,从中国国情出发创造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坚持和发扬中国优秀的文化和教育传统,积极借鉴国外的教育经验并使之中国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从句法形式角度讨论简单动词结构内第三人称代词"他"的所指关系,尝试把"约束原则"、"统制原则"与"中心语参数"相结合,建立"直接统制"的概念和句内人称代词的所指规则,从而更有力地解释汉语句内人称代词的所指规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八个方面探讨书信、日记魅力之所在 :一、缘事而发 ,言之有物 ,有一定的目的、追求和意义。二、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三、巧用事实 ,铺陈有序 ,论证有力。四、结构严谨、跌宕多姿、形散而神不散。五、叙述、描写、议论与抒情的完美结合。六、富于哲理和思想意义 ,给人以启迪和教育。七、富于知识性、趣味性 ,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八、语言生动形象、声调谐和、参差错落、铿锵有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