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综合类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女性形象在现代广告中占有极高的比例,这种现象恰恰表明了社会处于男性文化的象征秩序,以男性话语作为尺度和标准,偏执地体现着男性话语的霸权地位,反映出男人对女性形象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女性的现实社会和文化状况的某些侧面。  相似文献   
2.
审美体验的效用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审美体验是开放性的体验。效用和需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审美体验产生何种效用取决于人的精神需求。随着人的精神需要的增长和变更 ,审美体验的效用也会增长和变更。审美体验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是人的解放和自由的需要 ,是人超越生命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卢卡奇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是辩证法,其核心范畴是具体的总体。一方面他并不认同恩格斯对自然界的辩证理解,从而认为马克思的辩证法是理解社会和历史的唯一科学的方法;另一方面他激烈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机械论与形式主义的自然科学方法,并揭示了这种方法论产生的社会根源。要想彻底结束资本主义方法论的统治地位,必需一个新的阶级———无产阶级。卢卡奇早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探索对当前我国哲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讨论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诗歌中,自然作为感情的一种语言而,诗人在描写、刻画自然时,总是掺杂、渗透着自身的感受和情感的;作为重要概念之一,,“自然人化”在诸多的美学理论里皆被关注;中国古典诗歌作品中亦有着广泛的创作实践,不乏“自然人化”现象的典范之作;而诗人们在写作的同时,也从理论的角度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在中国历代文论著作中均有所表述。  相似文献   
5.
莫尔索在文学史上历来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人物形象,国内外学者对这一人物形象众说纷纭。笔者试图从文化转型和文艺心理学的视角切入,重新对《局外人》进行文本细读,从而认为这一人物形象是在西方文化转型时期,西方社会价值体系混乱引起的社会个体的迷茫、彷徨情感,以及由"物化"引起的社会个体情感缺失的一种集中体现。与此同时,这一人物形象还渗透着作者加缪童年时期的灰色记忆和他初到巴黎时的复杂情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